第(1/3)頁 又是一個晴朗的天,沒了緊急戰(zhàn)事的影響,讓京城變得平和下來,盡管這種平和之下,卻藏著很多暗流,卻影響不了大勢的穩(wěn)定。 “閣老,近期受廢除匠籍的影響,朝中多生出些反對和質(zhì)疑,您對此是怎樣想的?”閔洪學手捧茶盞,看向伏案忙碌的溫體仁,神情正色道。 “下官可是聽到一些不好的話,像韓爌、史可法這些人,似對陛下所做決斷,表現(xiàn)出很抗拒的態(tài)度。 甚至覺得廢除匠籍,是違背祖制、動搖國本的舉動,不過乾清宮那邊,似乎并沒有任何變化。” “陛下心中所想,豈是我等所能去揣摩透徹的?” 溫體仁放下奏疏,抬頭看向閔洪學,似笑非笑道:“韓爌、史可法他們,就算表現(xiàn)出抗拒又能怎樣? 還以為現(xiàn)在是陛下御極之初? 覺得靠那一套說辭,就能讓陛下倚重他們? 自都察院整頓后,廉政公署設立后,吏治新規(guī)被周延儒主抓后,這前前后后被彈劾的東林黨,還少嗎?” 了解文官的,必然是文官。 大明文官群體,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內(nèi)部構成很復雜,像崇禎朝的這個派,那個派,都是從萬歷朝時期,所傳下來的臭毛病。 從東林黨和齊楚浙黨等派相爭,到東林黨勢強,到東林黨和閹黨相爭,再到閹黨獨大,這短短十余載間,大明就因為一個黨爭,導致多少事情錯失先機,繼而出現(xiàn)很被動的境遇。 “被罷免官職的也不少。” 閔洪學面露笑意道:“自王永光出任吏部尚書以來,想通過走關系、講人情,繼而在朝中有所晉升,變得是越來越難了。 而都察院、廉政公署、吏治新規(guī)等事,逐步在朝收緊以來,所牽扯到的人,漸漸的也多了起來。 特別是周閣老擢升進內(nèi)閣后,下官就發(fā)現(xiàn)他老人家,借著主抓吏治新規(guī)一事,可沒少背地里做什么事情啊。” 溫體仁雙眼微瞇起來。 閔洪學話里有話,溫體仁還是能聽出來的,不然他這內(nèi)閣次輔之位,就算是白坐那般久了。 現(xiàn)階段在這朝堂之上,所謂的東林黨,其勢已不像先前那般強勢,反倒是其他的派系,漸漸的開始增多。 比如東林黨口中的閹黨余孽,投效到溫體仁、周延儒等人門下,再比如說溫體仁、周延儒新簡拔的官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