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下熙熙皆因利來。 人活于世,不可能活在真空下,人情世故之下,所藏著的就是各種利益的交織,畢竟地位、權力這些,都會衍生出利益。 成國公府。 “聯合海貿這件事情,本公算是看明白了,那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徐允禎難掩激動,手捧茶盞,看向朱純臣他們,開口道:“此前那幫文官啊,一個個叫囂著不可海貿,不能違背重農抑商的國本,事實上果真是這樣嗎? 咱們所在的皇明海貿總會,最新一期的財報匯總,諸位都看了沒有? 現在還沒大規模組織出海,僅僅靠著從江南諸省的治下,所購進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通過運河輸送到天津,和歐羅巴各國的海商簽訂契約,就賺取那般多的銀子。 這要是繞開這些歐羅巴各國的海商,直接整船運輸到南洋諸國,甚至運到天竺等地,那能賺取多少銀子啊?!” 朱純臣等一眾勛戚,聽聞徐允禎所講之言,無不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顯然對聯合海貿一事,皆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算計。 當初崇禎皇帝召見在京勛戚群體,提出聯合海貿一事,以集資占股的形式,從朱純臣、徐允禎這些勛戚手里,募集到第一批銀子,并通過實兌新制錢的方式,雙重榨取這些勛戚的財富。 不過開海通商一事,對于這些勛戚來說,在短短數月間,他們就見識到皇明海貿總會,所賺取到的純利有多少。 “定國公說的沒錯,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咱皇明海貿總會,麾下所擁有的海船規模太小,不然早就組織對外海貿了。” “這真是夠叫人眼饞的,明明銀子就在眼前,卻偏偏要通過那幫貪婪的西洋蠻夷,盤剝走屬于咱們的一部分,才能賺到這些銀子。” “天津、登萊等沿海地帶,不是籌建起不少造船廠嗎?為何咱們就算下訂單,也只能眼巴巴的瞅著啊。” “現在遼東諸港也都在籌建中,聽說這些海港的官員,都是經陛下批紅才赴任的,想來也籌建不少造船廠吧。” “不是,咱們為何必須要等地方的造船廠啊?陛下當初不是說過,允許咱皇明海貿總會的名下,可以籌建相應的造船廠嗎?” 當初崇禎皇帝提出聯合海貿,關鍵集資占股的份額,還是那般的龐大,這讓朱純臣、徐允禎這幫在京勛戚,心底難免會有些擔憂,生怕他們所投的首批銀子,可能會被天子給強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