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著群臣的反應,崇禎皇帝的目光,定格在畢自嚴身上,“在這些受國朝調撥糧餉的災情中,又有多少雖全力賑災又鬧出民亂的? 從萬歷朝后期開始,大明各地所遇災情可謂累年增多,這并非是一件小事情,倘若不重視起來,那大明社稷絕無安定可言。” 在崇禎皇帝逐步掌控住局勢,實控住諸多軍權,圍繞朝堂的改變,也在悄然間推行了,他要逐步強勢起來。 大明,需要強權皇帝。 “啟稟陛下。” 畢自嚴神情嚴肅,上前作揖道:“據臣粗略估算,僅國朝所撥賑災糧餉,在過去的十年間,就不少于1700萬兩,甚至要比之更高。 想查明具體的數額,還需調取相應桉牘,進行實際匯算才行。 且在過去十年間,國朝干預下的賑災,鬧出大小民亂諸事,不少于50起,涉及大明治下很多地域。” 面對天子的詢問,畢自嚴唯有按實際稟明,而韓爌、溫體仁、徐光啟這些閣臣廷臣,對天子所詢問的這些,無不是生出各異的想法。 他們都不清楚當今天子,召見內閣、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在乾清宮接受召對,究竟是為了何事。 畢竟召對的核心思想,并沒有講明。 然直覺告訴他們,事情絕對不簡單。 “小2000萬兩的賑災糧餉,在過去的十年間,被國朝調撥到各處賑災。” 崇禎皇帝神情嚴肅,環視殿內群臣,擲地有聲道:“且縱使在國朝的干預下,還不能確保受災情的影響,而生出民亂。 可兩地從特設賑災行署截止到現在,過去快一年的時間,諸卿可知,他們用了多少賑災糧餉嗎? 150萬兩! ! 由此可見,在過去這十年間,有多少官員上下其手,行貪贓枉法、中飽私囊諸事。 此前北直隸和山東兩地出現災情,朕命盧象升、袁可立先后籌建地方賑災行署,他們所面臨的災情,同樣是很嚴重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