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韓爌離開乾清宮沒多久,崇禎皇帝就命人去召李之藻覲見,科舉這攤子事情,他沒有精力去改什么,畢竟傳承幾千年了,想讓自己一桿子打死,這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事情。 崇禎皇帝真敢這樣做,就是跟天下讀書人為敵,真要是那樣的話,大明各地就會冒出抗議風潮,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暴亂。 不過改不了科舉,那也能依附在科舉的身上,吸吮些精血下來,以增強京師大學堂的底蘊。 想到這些的崇禎皇帝,心里越想,越覺得有搞頭,畢竟科舉的難度很大,能考取功名者終究是寥寥。 八股取士傳承到崇禎一朝,難度是不斷攀升,反正讓崇禎皇帝去做這些事情,他能否過鄉試都不好說。 “臣…李之藻,拜見陛下。” “免禮吧。” 看著匆匆趕來的李之藻,崇禎皇帝露出笑意,要說這李之藻不錯,先前所定管辦學堂一事,一直都在積極的推動。 “李卿,崇禎四年的春闈,快要召開了,朕想起一件事情。”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看向李之藻說道:“現在進京的學子,只怕是累日遞增,等到春闈開始前,規模還會增加不少,這對京師大學堂是件好事。 畢竟兩榜進士的名額,都是有限度的,能考中的終究是少數,多數的讀書人,只怕要帶著遺憾離開京城。 你們京師大學堂這邊,從現在開始就打出招生的旗號,年紀限制到35歲,對稅政、河政、術算等領域,進行相應的招生。 現在國朝對財政、河道、工程、賑災等領域,所缺能臣干吏的規模很多。 如果說京師大學堂這邊,能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并在賑災行署、諸河道巡撫衙門等處實習期間,做出相應政績的話,朝廷不是不能授予官職的。” “陛下,如果說是這樣的話,只怕朝野間的爭議和反對,會不少吧。”李之藻聽聞天子所講,強壓驚意道:“畢竟……” “朕沒有說現在就許諾這些,要先慢慢的做起來再說。” 崇禎皇帝皺眉道:“這次你們京師大學堂,不管用什么方式,都必須要招夠3000年輕學子,去進行培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