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諸位不要忘了,建虜這邊,自從東江鎮開始乘船渡海,不間斷襲擾遼南,遼前那邊跟著也開始后,圍繞遼東的格局,就發生改變了。” “沒錯,王樞輔說的這些,本輔都知道。” 王洽伸手道:“通過遼前這邊,不時呈遞的軍報來看,圍繞遼西和遼左之地,喀喇沁、內喀爾喀、察哈爾等部,的確有不小的動作。 特別是針對科爾沁草原治下,幾方出現不小的異動,甚至科爾沁諸部中,也有一些部族變得不安分起來。 但是僅憑這些客觀存在的,我們就不能單方面的篤定,建虜不會從遼左調遣重兵,先圍剿這支遼東義軍,再合攻出動的東江軍……” 崇禎皇帝負手而立,聽著王洽、王在晉他們的爭吵,沒有多說其他,談論軍機要務嘛,就是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說連這點都做不到,那軍機處想總攬平叛事,確保大明的內部叛亂,盡早出現好的結果和改變,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 軍機處沒有像內閣那樣,設立所謂的首輔,而是設立幾個輪值的首腦,這樣做的好處,就在于大家官職一樣,在針對某件事情時,可以不必顧慮其他,各抒己見。 “本輔倒是覺得劉興祚、金鉉他們,所呈遞的軍報是好的。” 黃立極此時說道:“京城相距遼東前線,終究是相隔甚遠,對前線局勢的變動,不能做到及時掌控。 就在我們商榷這些的時候,說不定遼東的局勢就發生改變。 遼南和遼左的情況怎樣,軍機處這邊,其實能明確的指導意見不多,但是遼西那邊還是可以的。” “黃卿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的。” 崇禎皇帝伸手說道:“現在繼續爭吵東江軍怎樣行事,其實沒有任何意義,現在我們所要考慮的,是遼西究竟能不能打,敢不敢打的問題。 諸卿心里也清楚。 當初遼西的淪陷,使得大明在遼地的境遇很被動,這也導致孫卿初鎮遼東時,提出修筑建城,穩扎穩打的方針。 事實證明呢,這一方針太過呆板,太耗費錢財,也致使遼前治下的諸軍吧,形成了很多的弊政和問題。” 王洽、王在晉、黃立極三人,流露出各異的神情,相互間看了一眼,天子所講的這些,的確是先前遼東的實際情況。 現在軍機處這邊,增補的大臣還沒有赴任,離任的大臣在交接差事,王洽、王在晉他們的壓力很大。 各地平叛要兼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