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律留中不發(fā)。 誰要是真能為朕,為大明社稷,想出一勞永逸的辦法,那朕擢他為內(nèi)閣首輔都行,前提是他能說到做到。 別像袁崇煥之流,只知道空談?wù)`國、泛泛其談,倘若是那般的話,朕不介意再多背負些罵名!” 對袁崇煥這個人,崇禎皇帝的心里沒有喜惡之念,但是他初來大明時,就遭遇建虜侵犯大明之事。 解決這一危機,袁崇煥這個人,就必須要處決。 沒辦法。 牽扯到皇權(quán)層面,不處決不行! 大明的文官群體,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群體,這個派,那個派,說到底,都是利益使然罷了。 只要挑撥他們之間的利益,那就算是同派官僚都會相互攻擊。 就像東林黨這個群體,說到底就是一個朋黨,內(nèi)部的派系林立,并不是按地域去分的,只不過到了崇禎朝,東林黨的大本營,逐步穩(wěn)定到江南諸省了。 要是追溯到天啟朝,這東林黨來自五湖四海,難不成整個大明天下,都是他們的大本營? 時下韓爌是內(nèi)閣首輔,算是東林黨在朝的領(lǐng)軍人物,可在東林黨內(nèi),名望比他高的,地位比他尊崇的,大有人在。 水太涼錢謙益。 這不就是典型的代表嗎? 此時的殿內(nèi),韓爌、溫體仁這些大臣,無不是露出各異的神情,心里想些什么,恐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鑒于當前復雜的國情,為確保朝堂安穩(wěn),朕決意特事特辦,不再經(jīng)廷推,擢周延儒為東閣大學士,進內(nèi)閣佐政。” 崇禎皇帝眼神堅定道:“擢傅宗龍、楊文岳、丁啟睿、楊嗣昌進京,入軍機處,盡快明確京畿衛(wèi)戍調(diào)整一事。 擢瞿式耜、陳新甲……” 崇禎皇帝說著所定人選,韓爌、溫體仁這幫內(nèi)閣大臣、軍機大臣,臉色都微變,天子這是要調(diào)整朝堂格局啊。 相較于周延儒不經(jīng)廷推,增補進內(nèi)閣,這傅宗龍、楊文岳、丁啟睿、楊嗣昌、瞿式耜、陳新甲一行人進京,一旦在朝野間傳遞開來,那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的。 wap. /91/91146/29926059.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