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光啟想了想,開口道:“眾所周知,當前國朝內憂外患嚴重,或許陛下召見北地諸藩進京陛見,是為排憂解難而來。 或許這些宗藩分支,能做的事情不多,不過為國朝行捐輸納糧,還是能解決一些問題。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 【】 所以本輔覺得對待此事,內閣沒必要摻和太深,畢竟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還是有著很多的。” “徐閣老,您說這樣的話,就是對社稷不負責任了。” 吳宗達皺眉說道:“就算是陛下想叫北地諸藩,為國朝行捐輸納糧,至少也要叫內閣知曉這些吧。 現在內閣不清楚此事,連帶著科道那幫言官御史,所呈的不少奏疏中,有彈劾我們內閣的。 且據本輔所知,這些宗藩抵達京城,被安置在通州一帶,前兩日,陛下召見這批宗藩進宮,也沒說叫這些宗藩返回藩地。”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韓爌出言打斷道:“這般多的宗藩,聚集在通州一帶,每日會耗費多少錢糧?哪怕是這些開支,皆由內帑調撥的。 可若是內帑真有銀子的話,為何陛下對內閣這邊,先前所呈遞的幾封請撥內帑奏疏,卻遲遲沒有表態?” 文華殿的氣氛,變得壓抑起來。 溫體仁、畢自嚴、徐光啟三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對韓爌所講的這些,他們清楚是怎么回事。 無非是現階段大明的財政壓力,被天子頂在內閣這邊,以往隨便呈遞封奏疏,就能爭取到一筆內帑銀子。 現在卻變得是困難重重。 對韓爌這位內閣首輔,原本他這邊缺什么了,直接向天子陳述稟明,將財政煩惱多甩給天子。 可現在的情況卻反過來了。 將財政煩惱甩給天子,卻又被天子頂回內閣,這叫韓爌是痛并快樂著。 一方面是首輔權柄卻有增強。 一方面是首輔壓力不斷增大。 “本輔就明說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