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明的皇糧吃著。 大明的特權享著。 卻不想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天底下可沒有這等好事情。 至少崇禎朝不會再有了! 對待帝黨這邊,但凡對發展有益的構想和部署,崇禎皇帝能看到相應的前景,那沒其他可說的,該調撥多少糧餉,就調撥多少,該籌措多少人才,就籌措多少,總之就是做好后勤部長的角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 【】 大明能干實事的人才,攏共就這么一小撮,要是他這位大明皇帝,不堅定的站在他們身后撐腰,那盧象升他們的壓力更大。 寒了這批人的心,大明算徹底沒救了。 “等等,朕給盧卿寫封密旨。” 見王承恩要走,崇禎皇帝伸手說道:“到時,挑選可靠的人,跟隨押運隊伍,一起趕赴保定府。” “喏!” 崇禎皇帝快步朝御案那邊走去,心里所想的,是關于馳道建設的一些意見,包括合理征收過路費的構想。 “卿家所呈奏疏,朕已知曉。” 坐到龍椅上,崇禎皇帝拿起御筆,抽出一份公函,就開始書寫起來:“針對馳道建設這一塊,朕沒有意見,前期籌謀的核算類目很詳細,此事的確要辦,以賑災行署為主導,一切由卿家根據情況來斷。 然馳道建設必然需要各類建材,特別是新運用的水泥,考慮到這種情況,朕覺得可以在直隸境內籌建一批官辦諸廠。 可參考天津治下的發展。 就以水泥廠為起點,先行探索官辦諸廠的經驗,具體掌控的衙署,最好由卿家所在巡撫府直轄,或賑災行署直轄。 等到時機成熟后,可以籌建起玻璃、冶煉、紡織等諸產業,盡力確保治下破產百姓,能分流到諸產業中,為日后謀改商稅做準備。” 崇禎皇帝一邊寫著,一邊思索著,在旁服侍的王承恩,則小心的研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