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待大明以外的地域,一個較為普遍的想法和看法,便是和上朝天國相比,那都是蠻荒未開化之地,純粹沒有必要興師動眾。 南洋諸國也好。 印度半島也罷。 亦或者歐羅巴。 甚至臨近大明的朝鮮,乃至隔海相望的倭島。 在大明主流的思想里,就是心生蔑視,就是物產貧瘠,大明地域遼闊,又何須理會他們呢? 但是恰恰在上述這些地域,不管金銀銅這等貴金屬礦藏,還是價格不菲的香料等物,亦或者兩熟,三熟的稻谷等等,那其實都是大明所需要的。 明明雄踞神州這等寶地,明明有著諸多理由,可先于歐羅巴各國一步,甚至數步,在南洋諸國展開貿易,展開開拓,可偏偏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左右,受儒家思想的禁錮,導致這一切都沒有任何進展。 封建體系下的王朝,儒家思想的那套理論,的確能確保天下的長治久安,但背后帶來的弊端同樣也很明顯。 “孫卿所說的這些,朕有想過,但是并不擔心。” 崇禎皇帝放下手中奏疏,撩了撩袍袖,開口道:“就現階段的大明,僅天津一地,對外開放了海禁,還是以中旨的形式開放。 孫卿,你知道這代表著什么嗎? 別看朝中的官員,包括地方的其他群體,個個都張口動搖國本,閉口動搖國本,可真要叫他們,或者背后的人,嘗到甜頭,那事情的性質就不一樣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來,沒有什么,比金銀帶來的影響更大,哪怕是朕這位大明天子,同樣也不能免俗。” 孫傳庭沉默了。 對天子最后所講之言,他心里再清楚不過了,叛亂,災害,僅僅是這兩項,每年耗費國朝太多銀子。 從崇禎二年的建虜寇邊,到時下這個時期,折騰出多少事情,雖說國庫所存困境,受一些政策的變動,得到較大的緩解。 但若是沒有天子內帑支撐,想叫大明在這等混亂時局下,能相對平穩的渡過,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朕想要打破壟斷,想在天津形成新的壟斷,即海上貿易!” 崇禎皇帝站起身,緩步向前走著,正色道:“江南,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域,但暗藏的問題,卻也是最多的。 朕用了幾年的時間,才慢慢理清楚,才慢慢悟明白,這背后所代表的復雜利益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