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管紹寧面不改色,作揖朗聲道:“臣乃大明之臣,為君分憂,為社稷慮,本就是臣的本分。 翰林院侍講學士雖好,然并非臣之所需。 時下的大明各地。 叛亂的叛亂,受災的受災,百姓民不聊生,大好山河破敗。 若是朝廷能夠重整賦稅,叫國庫日漸充盈起來,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就不會有諸多的麻煩。 被孫府尹所提國稅處,雖遭朝中諸多大臣詬病,然在臣的心里,卻是朝廷開源,不傷民的良策啊。 三大餉不能再攤派了啊! 陛下可知……” 管紹寧激亢的言語,回蕩在這東暖閣內,崇禎皇帝的心里卻唏噓起來,誰說大明沒有忠誠的良臣的? 縱使是崇禎一朝,大明有能力,夠忠心的良臣武將,那依舊是數不勝數的存在。 怎奈這些一心為了大明的英杰,卻被迫身陷到黨爭風氣之中,被黑暗充斥的大明官場迫害,被內廷外派的鎮守太監坑害,才使得這些英杰的命運那般凄慘。 還有管紹寧所言的三大餉,那更是將大明底層百姓,一步步推到大明的對立面。 銀子的確攤派不少,可朝廷實際所得卻不多,這多數的銀子啊,都叫大明的貪官污吏截獲。 “好,管卿不愧是我大明肱股,朕之棟梁啊。” 崇禎皇帝不加吝嗇的贊許道:“既然管卿有此志向,那籌設國稅處一事,朕就交付給管卿了。 管卿要始終牢記一點,此事斷不可操之過急,要徐徐圖之。 寧可走的慢一點,也要將根底打牢靠。 就先從漕運所設鈔關開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向前推,另外要在大明治下,廢除掉地方所設鈔關,明確一批新的鈔關,要叫天下看到朝廷的惠政。 等整頓鈔關明確下來,那就能順勢厘清商稅,很多事情,壞就壞在了‘快’上面,畢竟天下的碩鼠何其多。” “臣謹遵上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