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盡管崇禎皇帝心里明白,在自己的謀畫干預下,以軍機處之名明發上諭,著周遇吉率部赴陜,擢洪承疇為陜西巡撫,擢陳奇瑜為延綏巡撫等事下,會改變山陜叛亂之勢,然卻沒有想到改變會這般大。 西安府和漢中府兩地,無論如何,都不能叫流寇勢力突破。 一旦他們突破防線,殺出陜西這塊貧瘠之地,那不管是去河南那邊,還是跳到川地去。 那給大明帶來的后患,必將是無窮無盡的。 就因為這些個平叛事,大明透支掉太多民力,攤派的遼餉,剿餉,練餉,叫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一旦說這些流寇勢力,提前開啟流竄之勢,跟大明玩起運動戰,時間相持的越久,那大明就越是虛弱。 “陛下,當前的當務之急,是盡快譴派大軍,緊急馳援陜西境內。”周延儒走上前,作揖行禮道。 “就王嘉胤、高迎祥這些叛逆賊首,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一旦說叫他們突破層層包圍,殺出陜西的話,那對大明……” 對周延儒所講的這些,崇禎皇帝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此時的崇禎皇帝,腦海里在思索著,當前陜西駐扎的兵馬,以及那整體的平叛態勢。 有洪承疇、周遇吉他們在,就算王嘉胤、高迎祥這幫流賊勢力,表現得再怎般搶眼,那僵持數月時間,還是綽綽有余的。 對楊鶴這個綏靖派,崇禎皇帝自始至終就沒相信過,不過此人在朝野間名望不低,若那時貿然罷黜的話,對整個平叛事不會有利。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一直平叛的戰事,遲遲沒有取得進展,相反局勢還愈發糜爛下來了。 若是崇禎皇帝此時不換掉楊鶴,那才叫驢給踢了。 ‘祖大壽、吳襄這兩個家伙,被支出京城,被趕出三大營了,毛承祿他們快要抵達京城了。’ 崇禎皇帝心里暗暗思量著:‘就當前的局勢來講,全面整飭三大營的契機,可以說是一切水到渠成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應當從三大營中,挑選一軍離京赴陜,強軍還是要從戰火中接受洗禮,才能逐步成長為強軍的。’ 雖說現階段的局勢,對崇禎皇帝而言,又開始亂起來了,但越是在這種態勢下,就越是要平穩心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