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特設理藩院一事,特別是奪了有司發放宗祿職權,關鍵是理藩院尚書一職,是承襲英國公爵的張之極出任。 這對朝中文官的刺激,不可謂是不大啊。 在這短短半年多的光景,大明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朝堂上,還是地方上,接踵不斷。 特別是朝堂之上,一位不聽規諫的皇帝,乾綱獨斷所做出的事情,對那些守舊的文官來講,是無法接受的,是內心感到惶恐的。 皇權和臣權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皇爺…出事了。” 王承恩捧著一摞奏疏,快步走進東暖閣,眉宇間略帶慌張,作揖道:“內閣韓爌、周道登、何如寵、錢象坤,軍機處王洽,戶部左侍郎……” 本伏案忙碌的崇禎皇帝,放下手中朱筆,冷峻的眼眸,看向王承恩,那臉色難看到了極致。 “這是商量好的,集體請辭,來脅迫朕啊。” 崇禎皇帝冷冷道:“去,把韓爌他們幾人,給朕叫來,還有那王洽,朕倒是想要看看,他們要干什么!” “喏!” 王承恩忙作揖應道。 在大明的官場中,常有主動上疏請辭之舉,有真心的,有邀望的,不管是哪一種,對大明天子,都會根據實際考慮,或恩準,或駁斥。 像天啟朝的方從哲、葉向高,先后擔任過內閣首輔,便做過這樣的舉動。 不過前者是被東林黨算計,利用紅丸案,在朝發動彈劾攻勢,要倒掉方從哲這位浙黨巨擘。 后者是被紛雜朝局所累,在激烈黨爭之下,采取類似綏靖那般的態度,史無前例的先后遞數十道請辭奏疏,直到天啟四年才被恩準。 那一年,恰恰是閹黨勢起之時。 ‘果然是這樣,朕就知道朝中那幫文官,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崇禎皇帝神情冷厲,看著那堆請辭奏疏,心里暗怒。 ‘這般多的高官集體請辭,要說沒有事先商量,要說沒有自發行為,那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什么黨爭啊。 這分明就是皇權和臣權的碰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