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或許這些想法,跟當前的大明官場,所奉行的潛規則是違背的,所以一旦提出,可能會在朝野間引起熱議。 “此次直隸大旱和山東大水,一應賑災所需糧餉,皆由內帑調撥。” 崇禎皇帝深邃的眼眸,閃爍著精芒,平靜道:“但是…朕決意于國朝,特設賑災公署,專司大明賑災事。 就朕方才所講的那些,皆歸屬賑災公署所管,地方上要分設行署,可先在直隸和山東兩地,試行。 這個賑災公署,直歸朕管轄,日后若涉及一應事宜,需跟有司交涉,這有司必須要配合行事。 關于此次直隸和山東的賑災事,朕想著行以工代賑,著地方官府,在賑災公署的全權負責下,組織地方災民,在各地挖設水利設施,擴寬河道等事。 以后大明治下,任何一地出現災情,需朝廷調撥糧餉賑災,則由國庫出六,內帑出四,統歸于賑災公署負責,外派欽差大臣,親赴災區,領導行署有司官員,主持賑災事。 鑒于此次災情事發突然,于國朝所設賑災公署,暫由溫卿,從有司衙署抽調官員,并從地方招募生員,入公署充當吏員。 若在賑災事中,表現突出者,可擢升官職。” 崇禎皇帝此言一出,叫置身于文華殿內的諸臣,臉上流露出各異的神情,相比較于徐光啟和畢自嚴的詫異,其他這些閣臣、廷臣,更多的卻是震驚了。 天子這是將朝廷有司的賑災權,直接收歸到所謂的賑災公署中,日后內閣、戶部、工部等有司衙署,都不能摻和進來了。 這怎么能行啊。 這先前的潛規則,特別是涉及賑災事的,豈不是全都廢除掉了,這對牽扯到的京官,甚至是地方官,影響太大了。 “韓卿,你以內閣的名義,明發上諭吧。” 崇禎皇帝卻不管這些,站起身來,看向韓爌開口道:“若朝中的有司大臣,誰反對此事,可以,那就叫他拿出賑災糧餉,朕廢除所設賑災公署一事。 若是拿不出賑災糧餉,就遵循朕的旨意,遵循內閣的支持。 溫卿,你跟朕回乾清宮那邊,具體的一應事宜,朕要好好給你細講,此事若辦好了,你有功,若是辦不好,斥責嚴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