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崇禎皇帝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叫來華的傳教士,特別是到武備院的傳教士,這輩子都別想離開大明了,甚至還有錦衣衛(wèi),對他們進行著秘密的監(jiān)視,防止書信往來,泄露大明的核心機密。 另外在武備院這邊,就一個字,砸銀子。 崇禎皇帝心里很清楚,火器火炮領(lǐng)域的發(fā)展,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就是一次次的去試錯,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 這也是為何崇禎皇帝的內(nèi)帑,現(xiàn)在變得充沛了,可他卻一點松懈都不敢有,花銀子如流水的地方,太多了。 一個武備院。 一個新軍。 僅僅是上述兩項,就不敢叫崇禎皇帝有所松懈。 ‘這便是攻城奪寨的重型火炮了。’ 在眾人的陪同下,崇禎皇帝來到這盛放火炮之處,看著通體銅綠的紅夷大炮,伸手去摸,手有些涼,心里卻思緒萬千:‘只是這重型火炮,適合守城,適合攻城,僅從野戰(zhàn)方面,形成不了炮火壓制。 通體太大,不適合長途行軍,于軍中無法形成規(guī)模,換彈炮擊時間較長,就算是形成規(guī)模,也會被敵軍騎兵包抄。 像這樣的重型火炮,鑄造一定的規(guī)模,用于遼前防線固守尚可。 武備院這邊,應(yīng)多多研制并量產(chǎn),輕型火炮、中型火炮,且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要有顯著的提升。 也不知道開花彈之事,武備院這邊,是否取得較大的成就,僅靠實心彈這一類,還是遠遠不夠的。’ 雖說崇禎皇帝不懂火炮技術(shù),但他卻明白性價比,更清楚眼前這款紅夷大炮,是否適合長途跋涉的行軍。 崇禎皇帝所考慮的事情,要能在他所締造的新軍序列下,創(chuàng)設(shè)成建制的炮兵部隊,能在與敵野戰(zhàn)之時,給所處軍隊提供炮火壓制,而非是威力很強,但換彈炮擊效率慢的這種火炮啊。 在崇禎皇帝思量之際,一旁的湯若望,介紹著這款火炮:“皇帝陛下,眼前這座銅鑄火炮,重達三千斤……” 對于湯若望來講,他希望能通過此次檢校火炮的性能,贏取大明皇帝的喜愛和支持,這樣在武備院這邊,能得到更充沛的銀子,好叫他鉆研更多領(lǐng)域,同時能滿足傳教的需求,在京城這邊,多營造一些教堂。 一旁的鄧玉函、羅雅谷等諸多傳教士,神情間皆流露出難掩的激動,只可惜崇禎皇帝此時的思緒,全在如何細化火炮種類,叫他締造的新軍序列下,能創(chuàng)設(shè)有戰(zhàn)斗力,成建制的火炮部隊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