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原來是想要募兵啊。” 崇禎皇帝輕呼一聲,說道:“也難怪盧卿要呈遞密奏,他所言的募兵事,跟先前國朝所定募兵事,是有著些許出入的。” 說到這里,崇禎皇帝就想到盧象升所領天雄軍,那便是以血脈親情為紐帶,在戰場上立下過不少赫赫戰功。 相比較于家國大義這些大情懷,對待時下的大明,多數的群體并沒想過這些,不管是底層的百姓,還是當兵的將士,誰沒事會多想這些啊。 能吃飽肚子,那叫他們做什么都行。 但這些人對待血脈親情卻很看重。 在大明的治下,各地宗族諸多,不管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往往在地方上,存在家法大于法紀之現實。 盧象升以血脈親情為紐帶,想重新構建薊密永三協戍守的各部大軍,就當前所處的境遇來講,是符合現實的。 雖說這不可避免的,會形成小群體,小圈子,但相比較于京畿屏障的安定,這些崇禎皇帝是能接受的。 等到隨軍講武堂之事,能夠在崇禎皇帝所看重的那些軍隊中,逐步的落實下來,并發揮出應有的成效,那徹底改變大明軍隊的謀劃,才能見到應有的效果。 “王伴伴,派人去給孫祖壽傳朕口諭。” 想到這里的崇禎皇帝,伸手對王承恩道:“命其在逃難的山陜籍百姓中,遴選出一批勇壯,將這份密奏,一并帶給孫祖壽,叫他解決盧卿所需募兵事。 另一應家眷,悉數遷移到遵化等地,這件事情要從快著辦,薊密永三協的安定,必須要保障好。” “喏!” 王承恩當即作揖應道,隨后便匆匆離開東暖閣,準備選派人手,趕赴真定那邊。 在不少文官覺得難辦的事情,但在崇禎皇帝抽調各方人手下,其實并不難解決,只要確保糧食供應,像安置山陜籍逃難百姓一事,崇禎皇帝有信心打贏這一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