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尤其是大明北方各地,幾類大的災害,往往都是連軸轉(zhuǎn),攪得北方各地的秩序,徹底亂起來了。 “見字如面……朕身處內(nèi)廷,卻時常擔憂平叛流賊事,這些時日,朕一直在查閱山陜等地的案牘奏疏。 發(fā)現(xiàn)流竄的各股流賊,之所以不能悉數(shù)剿滅,叫山陜等地恢復平靜,除剿賊大軍不能統(tǒng)一號令,地方災害頻發(fā)外。 最為重要的一點,則在于散布山陜各府州縣的惡紳、惡霸,乃至是就藩的宗藩! 朝廷費盡心思,耗費無數(shù)錢糧,想平定地方,還山陜一番太平。 可這些可恨可殺的蛀蟲,卻根本不懂得朝廷的難處,更不懂得體恤朕! 在西苑講武堂時,朕就時常提及,若大明人人都自私自利,不想著國朝,不想著社稷,那這樣的大明還有救嗎?” 由于崇禎皇帝所謀之事,在當前大明的主流中,絕對是違背天理的事情。 身為大明的天子,不想著維護治下臣民的安定,卻想著叫外派的勇衛(wèi)營,抽調(diào)出一部分精銳,偽裝成流寇勢力,以肆虐的流寇之名,洗劫大明的士紳、地主等合法公民。 這事兒要是敢爆出來,那事情就有樂子看了。 所以在給周遇吉所寫密詔,將一應的前因,都詳細的闡明,畢竟對周遇吉而言,這樣的事情,人家也是第一次操刀。 能否接受。 能否做好。 這對現(xiàn)在的崇禎皇帝而言,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 不過對周遇吉的忠誠,崇禎皇帝還是相信的。 “……周卿,此事要不要做,如何做,朕不做決斷,交由周卿來斷,周卿身處在陜西治下,在平叛流賊的一線,當知曉這些惡紳、惡霸的種種劣跡。 若大明想要平叛流賊事,想要還山陜等地一個安定, 那么有些事情,就要主動背負起來。 此事關(guān)系重大,若周卿決定要做,朕信卿家,然所挑選人手,必須忠誠可靠,絕不可叫除卿家以外的人知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