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承恩想了想,恭敬道:“所需的一應人手,也都在加緊招募中,以內織染局為首的幾個內廷衙署,所控的那些匠戶,多數都移送到上述地域。 那些具備豐富經驗的匠戶,全都集中在一起,專司改良紡織方面的各項技藝,還有所需的各類優質工具。 將羊毛紡織這一部署,也在有序開展中,不過還需要一些時間,奴婢會叫有司盯緊一些的。 另外琉璃這一項,內廠這邊也在加緊鉆研中,不過距皇爺所要求的標準,也還需要一些時間。 據那些西洋匠戶說,燒制規格高的琉璃,這里面摻雜著很多工藝,有很多,奴婢已派人南下找些官營瓷匠等,等他們到了以后,相信很快就能有進展。” 為確保國營經濟體的健康成長,并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展壯大起來。 大內行廠,這一實際負責機構,針對圍繞皇莊而構建的經濟體,在崇禎皇帝的構想下,籌建起相應的衙署,分別掌管各自的職權。 既然內廷有著龐大的宦官群體,那就不能只從事服侍這一類事情,多幫內帑賺取銀子,多積攢些底蘊,這才是最實際的。 諸如統籌規劃、領域發展和建設,審計,資源調配,內外監察,考察,執法等等,都有相應的機構。 除此之外,大內行廠這邊,還負責審查西輯事廠,所建立起的隱藏監察機構。 能進入到內廠的內監察機構的,無一例外,都經歷了層層篩選審查。 東輯事廠對外,與錦衣衛合成廠衛,負責相應事宜和職權。 西輯事廠對內,負責監察內廷的十二監四司八局,還有崛起的東廠,另掌著查抄、特別行動、特別押運等職權。 就這樣一種組織分明,構架清晰的龐大群體,內廷已經成為相互制衡、各司其職的存在,且已初具規模。 崇禎皇帝心里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體制會愈發的完善。 “做的不錯。” 崇禎皇帝點頭贊許道:“內廠的職權有多重,所擔責任有多重,王伴伴的心里是最清楚的。 必須要替朕當好這個內管家。 現在大明遇到的問題太多,需要用銀子的地方更多,就內帑所收的那些銀子,包括珠寶首飾,古董字畫等,若是不好好經營的話,要不了幾年就又要見底了。” “請皇爺放心,奴婢定會管好內廠事的。”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除奴婢方才所講之事,另在永平、順天等府縣,要謀劃的曬鹽新法。 以及皇爺所提到的水泥等物,內廠這邊都組織了相應的人手,去進行相應的改良鉆研。 就是這樣一來,前期的投入會很大,所需要的匠戶群體很龐大,現在內廠還在收攏各類匠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