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大明做官啊,凡事都留一線,講究個人情世故,畢竟人不是活在真空下的,那錯綜復雜的利益網,怎么都能纏繞在一起。 當攀關系和講利益,成為大明官場的常態, 那權謀算計、黨同伐異、吏治腐敗這些頑瘴痼疾,可不就日益嚴峻嗎? “孫府尹啊,斷案并非本公所長,此事本公就不摻和了。”朱純臣放下手里的茶盞,面露笑意,對孫傳庭說道:“坐堂旁聽一事, 要不就……” “成國公,您也看到了。” 孫傳庭神情自若,開口打斷道:“司禮監這邊,多次派人過來,傳陛下口諭,甚至服侍陛下的王太監,都親自跑來一趟。 朝野間的輿情,多關注在這件事情上,若他們沒有做違法亂紀之事,那本官肯定不會錯判。 關鍵牽扯到層面這么多,有成國公在旁坐鎮,本官這心里也算有些底,若成國公不想摻和此事,那唯有去內廷請旨了。” “……” 朱純臣伸手想說些什么,只是這話到了嘴邊,卻怎么都講不出來,孫傳庭的態度,叫他明白一點,只怕被抓進順天府大牢的人,包括先前那批抗稅的商賈, 都不會有好下場。 若只是力挺英國公一脈,促成一門兩封爵之事,朱純臣并沒有什么壓力,畢竟英國公一脈能做成的事情,那別的勛戚也不是沒希望。 不過錦衣衛、神樞營、忠勇軍這次,集中抓捕李家各房,還有不少的官紳,這便牽扯到別的層面了。 更為重要的一點,以李如楨為首的不少人,被押進了詔獄中,是否與正在督辦的袁案牽扯,是誰都說不準的事情。 明末的政治局勢,向來都是復雜化,多樣化,往往一個風波,就會牽扯到別的事情上,常會拔出蘿卜帶出泥。 見朱純臣陷入沉思,孫傳庭眸中閃過一道精芒,心里卻暗暗道, 原本崇文門抗稅一事,陛下一直都在暗中布查。 朱純臣當前這種反應, 必然是私下有人找了他,說不定兩次抓進順天府大牢的人,牽扯到了在京勛戚。 就當前暗潮涌動的朝局,朝中大臣和勛戚的關系,被陛下擠成了對立面,不過陛下這次真可謂給我出了個大難題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