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大明當前的情況,崇禎皇帝心里還是很清楚的,他不是某一領域崩了,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全都崩了。 想擺脫上下擺爛的境遇,就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畢竟大明的根子都爛了不少, 稍有大的動作,便會導致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所以崇禎皇帝要在制衡朝堂,穩住局勢的前提下,多提拔一些靠譜的官員、將領,打造一個靠譜的基本盤,來一點點逆轉過來。 “等穩住朝堂局勢,謀劃好遼東部署后,該想辦法穩住山陜那邊亂局了。”來到懸掛的地輿圖前,崇禎皇帝雙眼微瞇,囔囔道:“被架在火上烤的滋味,真是夠不好受的,什么事情都要提前想到,不然流寇之勢就不受制約了。” 當前那些造反派,還在山陜這一區域作亂,主要集中在陜西這邊,尚未形成流竄作亂的勢頭。 崇禎皇帝必須要做些什么。 相比較于席卷半個大明的流寇作亂,崇禎皇帝寧愿叫山陜一帶被打爛,也絕不能叫流寇席卷河南、湖廣等地,最終造成中都的失守。 在崇禎皇帝的眼中看來,造反是最不需要本錢的,攏住能打的那一批精銳,喊上幾句口號,裹挾餓紅眼的百姓,沖擊拖餉、欠餉的明軍隊伍,一次打不過, 那就跑, 事后再尋找機會, 在這樣一種前提下,陜西那邊的局勢日益糜爛。 造成這種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根源,除了山陜兩地連年自然災害外,便是所征賦稅加劇,地方官府勾結權貴士紳,行苛捐雜稅盤剝,行土地兼并,叫那里的百姓徹底沒了活路,階級矛盾激化,才導致的這種情況。 小冰河時期下的大明,叫崇禎皇帝拿出多余的錢糧,去招撫那些見過血的流寇頭子,純粹是肉包子打狗。 已經享樂過的流寇頭子,那野心是會膨脹起來的。 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這些流寇頭子,算是朝廷已知的大勢力了,而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不是在造反的路上,就是在茍著發展中。 怎么解決陜西一帶現存的問題,便是崇禎皇帝必須要解決的, 但這同樣也難住崇禎皇帝了。 因為他想出的那些辦法, 都不能抬到明面上去做,畢竟他是大明皇帝,總不能鮮明旗幟的表態,殺貪婪的士紳階層,殺的多朝廷賞的多吧,這話敢講出來,要不了多久,整個大明都造反了。 屁股決定腦袋。 趁著當前的流寇勢力,還沒到所謂大暴動期,崇禎皇帝要盡早制衡朝堂,穩住局勢,然后設法布局山陜等地。 一個相對成熟的方案,正在崇禎皇帝的心里形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