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細想起來,似乎當事人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bug。 李二數(shù)月之前,欽點了陳光蕊做狀元,但他在“地獄一日游”之后,命朝臣興辦“水陸大會”,于山川壇里,逐一從頭查選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主持法事。 選出來的人, 自然是陳玄奘。 然而,無論李二,還是百官,都沒有對陳玄奘比他爹年齡還要大這件事表現(xiàn)出任何詫異—— “臣瑀等,蒙圣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 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 “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 江流兒叩頭曰: “臣正是?!? 太宗喜道: “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 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這是怎么回兒事兒? 想到這里,白岳越發(fā)坐不住了,便把那紙條還給孟婆,收了坎土、甲木之精,帶著一頭黑人問號返回長安城。 此時,李世民正在太廟前念祭文,告慰先祖,倒也辭藻華麗,還把自個兒感動得老淚縱橫,幾度哽咽,難以為繼。 李二,太委屈了! 至于有多委屈,還得從頭說起: 公元617年7月,李淵正式從太原起兵。 當時隋煬帝雖然還活著,但天下已經(jīng)分崩離析,群雄逐鹿。 李淵起兵的時候,雄踞太原,但勢力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 而且背后還有突厥虎視眈眈,進取天下,怎能腹背受敵? 于是跟突厥的始畢可汗約定: 你先不要打我,等我把傾國傾城的蕭皇后捉來,與你暖被窩! 蕭皇后美艷,天下皆知,始畢可汗大喜。 當然,這只是開玩笑。 從突厥的角度來說,一個混亂的中原,才更容易讓他們火中取栗,這不是趕上了么,雙方一拍即合,在李淵千里奔襲長安的過程當中,突厥甚至還曾一度出兵幫忙。 但是,始畢可汗沒想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