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招攬-《三國:開局繼承三個系統》
第(1/3)頁
“綜上所述,鹽田專營雖侵害世家豪強的利益不假,卻讓國家有足夠的財力治民,有人才能繼續開發新的疆域,有了新疆域,我們才能攫取更大的利益。國家和世家不應該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孫暠就他的理解說了出來。
在尚賢館,他不僅就武帝時期,征討匈奴得到的利益進行說明,還總結后續失敗的原因。
與其說是窮兵黷武,不如說是只打下卻不經營,不怎么研究更好去經營,這才是問題。
若是沒有足夠的利益,武帝就算打算窮兵黷武,下面的官員們也肯定會反對。
說到底,政治本身就是妥協的藝術。
可惜制約這個的,便是封建君主制度。
就算一兩代皇帝懂得這個道理,也不保證第三代第四代會這樣。
尤其突然出個楊廣或者司馬衷這樣的,皇帝不守規矩,下面的世家豪族當然也不守規矩。
要保留君主又要約束君主,這才是‘君主立憲制’誕生的基礎。
奈何這玩意不適合華夏,這口鍋陳勝要背,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直接把血統論否定了。
這情況,《西游記》里面一句話, 就概括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話雖如此, 發民實邊算是條出路, 可難道這過程不勞民傷財嗎?”
步騭從沒在這個角度思考問題, 覺得新穎,卻有覺得有問題。
“既然要發民實邊, 當然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和預算。若是連這個都做不好,那么三公九卿豈非尸位素餐?如此換個猴子來當三公九卿,估計朝政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孫暠調侃道。
實際也的確是這樣, 靈帝劉宏提升尚書的地位和權力,讓他們能參與到三公九卿職責之中。
三公九卿,有實權有地位,實際卻被尚書臺分去一部分權力。
更重要的是, 就算三公九卿更迭,也不影響政務的處理。
是以靈帝時期,三公九卿都能標價出售。
步騭,衛旌和孫瑜點了點頭, 那么大的事情, 三公九卿不過問,這說不過去。
“既然要做預算, 就要考慮從哪里發民最合適。說到底就是哪里百姓已經多了, 土地卻不夠, 為了避免矛盾產生,所以要遷徙一批百姓去實邊。
再則, 每天要走多遠的路, 這一路的食宿要怎么安排。遷徙的地方,是否提前考察過, 有什么隱患,需要準備什么東西。百姓抵達,應該優先做什么, 其次做什么。
賊匪和猛獸, 是否要圍剿。煙瘴毒蟲是否要治理,需要準備什么藥物。
百姓開始建造城池, 甚至開荒之后, 應該免去多少年的稅賦, 這些都應該考慮周全。
做好這些計劃, 百姓這一路過去沒有什么死傷。抵達地方,不會因為準備不足而丟掉性命。當遷徙不再可怕,那遷徙就成為一條出路。畢竟那么多的荒地等著開發,總比在家鄉淪為佃戶好些。”
孫暠又就著遷徙的準備工作,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補充。
“只是同樣會產生各種開銷。”衛旌反應過來,當即反駁。
“長期來說,百姓在地方扎根下來。比如江南這邊,擠壓山越的生存環境,變相遏制山越的泛濫,就減少討伐的開銷。稅賦收入會不斷增加, 前期就算投入一千貫,十年后也能逐漸賺回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若尔盖县|
广德县|
成都市|
成武县|
黄大仙区|
肥城市|
察隅县|
北京市|
平和县|
犍为县|
罗城|
伊宁县|
北宁市|
英山县|
手游|
景洪市|
精河县|
澄江县|
固始县|
隆回县|
江口县|
渑池县|
望都县|
隆安县|
林州市|
卓资县|
噶尔县|
宁津县|
宣化县|
安多县|
民勤县|
乐清市|
克东县|
乌什县|
武穴市|
留坝县|
吉安县|
张掖市|
石柱|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