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時候也恰好是金人在太原城下兵敗之時,完顏宗望一路望北逃回,狼狽至極,都不知道大同已經(jīng)失守,帶著殘兵敗將倉皇入城時,才剛?cè)氤蔷鸵呀?jīng)被應(yīng)天軍給控制住,將這左路軍的首腦算是一股腦的全給端了。 此后便是城門緊閉,拒絕給那些討回來的殘兵開城門,直到三天后李綱的先鋒大軍開來,兩邊一合兵,這下都不用緊閉城門了,來一個金人殘兵就抓一個……不費一兵一卒,輕輕松松便已接收了大同。 若說太原和大名是大宋的北邊屏障,那大同則就能算得上是金人在南邊的屏障了,二太子完顏宗望二十萬大軍慘敗,乃至大同失守,連完顏宗望都被宋人抓了去……而更可怕的是,這支打敗了完顏宗望二十萬大軍的宋軍,在奪下大同后竟然并未停止,而是直接轉(zhuǎn)向朝著東側(cè)的燕京而去! 兵貴神速,何況還要救援大名府,必須給金國制造足夠的壓力,當然,大后方的維穩(wěn)和朝綱肅清也可以開始同步進行了。 李綱是個守城奇才,林書航一邊命李綱率各地持續(xù)匯聚來的府兵駐守大同,一邊親自揮軍東進。 同時命負傷的劉風、王貴等人將二太子完顏宗望等諸多俘虜押解回汴京,按時間來估算,倘若一切順利,等這邊囚車到汴京時,大軍估計已經(jīng)拿下燕云十六州,解了大名府之危了。 完顏宗望大敗于太原,大同丟失,宋人居然以大同為根基,揮軍東進攻取燕京。 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這消息還在大宋方面還未傳開,可金人那些四散而逃的殘兵敗將卻已經(jīng)將這消息席卷了整個金國。 金國朝堂震動,除了從豐州、奉圣州等處緊急抽調(diào)兵力來攔截大同的宋軍外,更是急忙從中京、大定、析津府抽調(diào)軍隊馳援燕京。 且這左路軍已然被破,南下伐宋之舉算是遭遇了重大失敗,只右路軍的完顏宗翰縱然是拿下了大名也沒什么意義了,于是一紙詔書,命完顏宗翰放棄大名、回防燕京。 可這人吶,來的時候好好的,可要是想走?那就沒那么容易了。 完顏宗翰攻勢放緩,早得到了林沖錦囊的岳飛立刻拆閱了第二個錦囊,一改此前的堅守之策,轉(zhuǎn)而開始向金人主動出擊,咬住金人,讓其不敢輕易撤退,為左路軍進攻燕京爭取更多的時間。 金人雖是勝了幾場,但完顏宗翰很快就意識到大名府的將帥是在用人命來拖住他回防燕京的步伐,轉(zhuǎn)而立刻放棄大名,大軍開拔返回燕京。 而這時,岳飛再開了第三個錦囊。 兵員素質(zhì)的差距,讓大名府想要真正和金人主力決戰(zhàn)是不可能的事,但卻完全可以派遣精銳做一些小范圍的騷擾,不跟你主力碰面,但就是讓你撤得不舒服、不順暢。 林沖將這種戰(zhàn)術(shù)稱之為‘游擊’。 精髓就在于敵進我退、敵退我打,簡簡單單八個字,看似容易之極,可真正要做到掌握其精髓,實則是件難如登天的事,因為你很難把握那個進退的度。 不管進還是退,若說進,進快了,你退不出來,進慢了,你則打不到敵人的七寸上。 而要說退,退早了,你沒有騷擾的效果,退遲了,你得全軍覆沒。 林書航這游擊戰(zhàn)的八字真言,即便加上了詳細的注解,可大名府在兵分四路的情況下,韓世忠、宗澤這兩路只能勉強做到進退有度,效果雖然顯著,但戰(zhàn)損頗高,三千人馬打了這兩天下來已折損近半;而張叔夜領(lǐng)的那一路雖是未遭受大損失,但卻是完全沒有起到應(yīng)有的騷擾效果。 反觀只有周侗那一路,堪稱是在戰(zhàn)火中迅速學習,區(qū)區(qū)兩千兵馬,將完顏宗翰親自率領(lǐng)的金人主力兩萬中軍給騷擾得痛不欲生,想撤打找不到人,想撤卻怎么也撤不快,從大名府到燕京短短幾百里路程,生生被拖了七八天了還沒走到,讓完顏宗翰直感覺天天都是腦袋氣得冒煙…… 周侗顯然沒這個本事,真正有這本事,是他徒弟岳飛! 天生的軍神,對軍事戰(zhàn)術(shù)的理解堪稱是無與倫比,無論什么樣的軍事理念,只要稍經(jīng)點撥,那都不是掌握的問題,而是直接就能舉一反三。 天才!說的就是這種,即便是以林書航的眼光來看,古往今來能達到這份兒上的天賦者,恐怕都不出雙手之數(shù)…… 而此時自太原出發(fā)的左路軍,林書航故技重施,在李綱的先鋒軍剛抵達大同時,就已經(jīng)讓此前奪了大同的五百應(yīng)天軍精銳,搶在消息散布開之前提前潛入了燕京城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