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潼關城城池南高北低,北臨黃河,東、西、北三面城墻高五丈,而南邊的城墻,最高處竟有十丈。整個城池周長近6公里。共建有6個城門,東城門為關門,名曰“金陡”,西城門名“懷遠”,又有上南門、下南門、大北門和小北門。其中,東、西、北三門有門樓。 城門上的門樓氣勢宏大,可惜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雄才偉略,擴建了此城,想必也是看到這座關隘的重要性,子孫后代無能再守住這份家業,雄關虎踞的城池卻成了皇朝的哀歌。 孟寬幾次經過城樓,心中都是感慨萬千。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騎馬越過了城門,守衛此城的潼關衛所,早已成了虛設,連這些守衛疆土的軍兵都成了要飯的乞丐一般,時也命也。 中原戰亂不斷,導致北方蠻夷虎視眈眈,趁虛而入,大好頭顱,都一個個成了帶個鼠尾的家奴,這算什么。 騎著老馬,在城中慢行,街上百姓衣衫襤褸,食不果腹,而本地的鄉紳都一個個卻成了大地主,富的肚子流油,收不上稅收,如何強國。 路過城中酒肆,孟寬打包了一只雞和幾份酒菜,空手而去,總是不好,眼見又有很多流民在酒館門口乞討,心煩不已,掏出碎銀,買了些饅頭送給那些婦孺,眼不見為凈,策馬而出。 孟寬家在東門,而李季常家在西門的流市街,相比孟寬的住地,還要顯得破敗一些,但總歸都是有住所的百姓,片瓦遮頭,好過路邊的野地。 這是一家有著三間瓦房的房子,想來以前也是富裕過一段時間,家道中落,再無銀錢修繕,已經有些破落了,門墻上灰石都在時間歲月侵蝕下噗噗而落。 “咚咚咚咚” 一個一手拿著簸箕的婦女開了門,腹中的胎兒怕是不久就能降生了,也不知道李季常怎么想的,都這個時候了還讓她干活。 “嫂夫人,季常兄在家嗎,我過來找他。” 婦女一開始有些警惕,一打眼看,是個穿著儒衫的高大青年,立刻就笑臉相迎,兩人是好友,對于孟寬自然是熟識的。 “是叔叔來了,季常他在堂屋抄書呢,我坐著無事,就理些谷子喂給母雞,你快牽馬進去吧,放外面不安全。” 孟寬點點頭,把手中帶來的酒菜送到了婦女手中,就牽馬進了院子,院子有顆大樹,正好可以放馬,幾只母雞正在吃地上的谷殼子,怪不得要理呢,正經的大米這個年歲還真不舍得喂雞,想來是為了孩子補營養的下蛋雞了。 聽見院中的馬嘶聲,堂屋一個漢子滿臉無神的走了出來,抄書抄的就像個機器人了,走路都有些晃悠。 “呀、是孟兄來了,你來就來,還買這些東西過來干什么。” 孟寬除了買了些酒菜,還在街上買了一套嬰兒的虎頭服,連衣帶帽,孟寬看了都覺得好看,也不知道是哪位巧手娘子細心而做,看的一旁的婦人紅了眼睛。 “就是在路上正巧看見,就買了過來,就當我送給侄兒的賀禮了,莫要嫌棄才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