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曹操重拾了信心,劉曄連忙說道:“主公,如今袁軍即將南下,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東郡乃是黃河南岸要沖,必是兩軍爭奪之要地,我軍中將領家眷,多數住于濮陽,若到戰時,濮陽告急,恐令軍中惶恐,在下建議,主公遷治南下,同時把其他要員的家眷,一起往南遷徙!” 曹操覺得劉曄,所言在理,當下問道:“那不知,該遷往何處?” 劉曄回道:“潁川郡乃中原要地,北接司隸洛陽,南靠豫州,西臨荊州,東靠陳留,若是主公遷治潁川,一來,可與楊帆取得聯系;二來,也可震懾新定的豫州;三來,相距黃河南岸戰場不遠,糧草補充快捷;四來,可把袁軍主力,引至白馬、延津、司隸一帶。” 程昱疑惑道:“洛陽屯有十余萬楊家軍,袁軍為何還要來此?從青州一線渡河,由東向西征討我主領地,不更好嗎?” 劉曄搖頭道:“至于青、徐等地,主公可派遣一員上將,率軍數萬,屯于東安、北海一帶,便能阻擊袁軍南下!袁紹此番南征,是為向主公報殺子之仇,目前看來,主公便是袁紹的首要敵人,主公把治所南遷,袁紹為求速戰速決,定會率軍趕赴白馬、延津,直擊主公的老巢,袁軍來到后,便會與楊家軍相距較近,若是楊家軍按兵不動,袁紹定會察覺楊帆的不懷好意,搞不好,此戰也就不用打了!況且,主公大軍西進,袁紹必定向西,那襲擊白馬的袁軍,便只會是一支偏師,想來人數不多,主公可派一將死守白馬,在城外,埋伏一軍,待其攻城之時,再揮軍殺出,可敗其軍,奪袁軍士氣,漲我軍軍威!” 劉曄此計,頗為兇險,但細細想來,卻又有可取之處,若是讓袁紹發現,楊帆是在敷衍了事的話,那袁紹定會留個心眼,或是直接退軍,也在情理之中,袁軍一退,中原的危機,便能化解。 即便是袁軍不退,曹操也有豫州、徐州這數千里的縱深,可以拖住袁軍的攻勢,即使楊帆與袁紹合力南下,曹操也有信心把此二人的軍隊,給拖在中原,到時再書信涼州馬騰,漢中張魯一封,那楊帆的后方,便會岌岌可危,而且,楊帆挾天子以令諸侯,視天子如掌中玩物一事,天下共知,只要楊家軍一動,那荊州的劉表,便會成為曹操的天然盟友,曹操也就能派出使者,游說劉表,讓其一同出兵抵御楊帆。 思來想去,曹操就決定采納劉曄的建議,把濮陽城內,他麾下文武的家眷,全都遷徙至潁川許縣,任命劉延為東郡太守,率兵三千,駐守白馬,同時讓于禁率馬步卒五千,扼守黃河南岸重要渡口-延津,企圖用這八千人馬,延緩袁軍南下的腳步,好讓他,部署其他。至于劉曄所言的白馬城外伏軍,則由夏侯淵帶三千騎兵在白馬城外,二十里處的小樹林內埋伏,靜待時機。 就在曹操舉家遷徙許縣之時,他又命駐守徐州的曹仁,率軍五萬,北上東安,北海一帶,以防袁軍從青州南下入境。 曹操剛撤出濮陽,鄴城的袁紹,也召集了麾下文武議事,商討出兵南下的計策。 許攸率先說道:“主公,曹操的治所在濮陽,其麾下大部分文武的家眷,也在濮陽城中,只要主公拿下濮陽,則曹軍必敗!” 自從袁尚死后,袁紹就對許攸有所成見,此番聽到許攸的話后,袁紹也只是裝模作樣的應了一聲,隨后朝郭圖問道:“公則,依你之見!我軍該如何部署?” 郭圖瞥了眼郁郁不得志的許攸一眼后,連忙出列回道:“不知主公,打算出兵幾何?” 袁紹暗自琢磨了一番,回道:“楊博文已經出兵十余萬,本將與他聯盟,也不能小家子氣,拋開防御各處的兵力,我軍也有十余萬兵馬可出動,中原占地之廣,出兵少了,恐讓楊家軍趁機奪利,故而,本將決定出兵十五萬,南征曹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