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安二年,六月。 白駒過隙,時光匆匆,一晃神,就來到了建安二年,各路諸侯所期待的北方大戰,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如期爆發。 而經過一年的鞏固,曹操已經徹底把徐州給納入治下,袁術也是磨刀霍霍,去年數月的血戰,曹操與袁術二人之間,積累了太多的仇恨與血債,或許,唯有再次刀兵相向,隨著一方的覆滅,才能讓這中原大地,平靜下來。 相比曹操的勢力,袁術的勢力,自從袁胤戰敗,閻象、張勛、陳蘭、雷薄等一干仲氏王朝的中流砥柱投靠曹操后,便漸漸走向衰敗,空有二十萬兵馬,帶兵之將,能上得了臺面的,卻只有橋蕤與紀靈二將。 現在,袁術才后悔當初的舉動,是他,把這大好局勢,給親手葬送了出去。 這日,譙縣,皇宮之中,大殿之上。 袁術拖著疲憊的身軀,懶懶地靠坐在龍椅上,慢條斯理的問道:“如今已是六月,馬上就要進入秋收,剛才邊地快馬來報,言,曹孟德已經在彭城集結了十萬兵馬,諸位愛卿,爾等可有破敵之策?” 袁渙率先回道:“啟稟陛下,我軍與曹軍的決戰,在所難免,臣建議,當以大將軍為帥,統兵十萬,前往相、蕭二縣布防,抵御曹操!” 楊弘冷笑道:“若是出動十萬兵馬去抵御曹操的話,那在陽谷的劉備,誰去抵擋!” 袁渙回道:“劉備麾下,不過兩萬兵馬,何足道哉?陛下只需派遣一將,統兵五千,駐守竹邑縣便可!” 楊弘冷笑連連,搖頭道:“劉備麾下有張飛那樣的猛將,只派五千兵馬?誰敢前往?你問一問,這殿內眾將,誰敢只帶著五千兵馬,就去與劉備交戰?” 楊弘的話音一落,殿內的將軍們,紛紛低頭不語,用行動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兵不知戰,將避而不戰,百姓惶恐,百官迷茫,這,就是如今仲氏王朝的真實寫照。 值此生死存亡之際,袁術直接點了一名戰將,讓其統兵一萬,前往竹邑縣,死守城池,抵御劉備。 袁術麾下,派系繁多,加之又總是勾心斗角,離心離德,面和心不和,只單單這領軍出征,袁術便是左思右想,費盡了心神。 紀靈這十萬大軍剛動,天下各路諸侯的目光,又再一次從北方轉到了中原,大家好似那吃瓜群眾一般,一邊靜靜地看著中原風云攪動,一邊磨刀霍霍,準備擴張地盤,爭奪利益。 相縣,作為沛國的治所,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如今的相縣,滿面瘡痍,城中殘垣斷壁,寂靜無人。 紀靈剛率軍趕至相縣,也被這幅景象給驚呆,然,此刻曹軍已出了彭城,正朝沛國趕來,紀靈不敢怠慢,連忙讓本家兄弟,紀翊,帶著三萬兵馬,趕去城外南面數里處的南山駐守,紀靈打算讓相縣與南山互成犄角之勢,也好相互依托。 數日后,曹軍的先鋒大將,夏侯淵便帶著一萬鐵騎,趕到了相縣城外,經過一番探查后,連忙把紀靈軍的布置,上報曹操。 曹操率軍剛過蕭縣,便受到了夏侯淵的來報,當下把軍中文武召集議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