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袁渙此話一出,殿內眾人皆是面色微變,由此可見,袁渙在這仲氏王朝的影響力,足以匹敵紀靈那些老臣。 說起這袁渙,表字曜卿,陳郡扶樂人,乃是東漢靈帝時期,司徒袁滂之子。袁渙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繼被舉為高第、秀才。只因戰亂不止,這才來到豫州避禍。 而袁渙剛至豫州,就趕上了袁術稱帝,故而,出身名門望族,加之又少有才名的袁渙,就被袁術給征辟為仲氏王朝的司空,掌水利、營造諸事。 從一避禍百姓,一躍成為袁術的左膀右臂,其地位之高,待遇之甚,可謂是讓袁術麾下的那些人,既是眼紅,又是羨慕。 自當上司空以來,袁渙的一身才學也得意彰顯,不過,袁渙為人剛直,不喜拐彎抹角,只要是他認為的事情,他總會毫不顧忌的當眾說出來,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至此,袁渙來到豫州的這幾個月內,里外里,上上下下,把袁術麾下的那些臣子,都給得罪了一遍。也正是因為袁渙不拉幫結派,這才引得袁術重用,俗話說,凡事皆有利弊,也不知袁渙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能否走得長遠。 袁渙的這種性格,若是放在現代,那定是寸步難行,在那個時代,即便是鐵面無情,心狠手辣的判官,也會好言相待,察言觀色。 而袁渙就是那種典型的身懷才學,心知別人不足之處,還當眾揭短,只會就事論事,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想。 就好比,他人比自己矮,這是眾所周知,一眼就看得出來的事實,而你非要當著所有人的面,向其闡述,‘你比我矮!’這個事實,雖然他的話,道理充足,也符合實際,但是,講話說事,總得分個場合吧? 袁渙剛來,就把閻象這個袁術麾下第一愣頭青的名頭給搶了去,說起腦子短路,即便是閻象這位剛正不阿的大佬,也不及袁渙一二。 不過,就事論事,如今張勛的這數場戰斗,卻是狠狠挫了一番曹軍的銳氣,為接下來的曹袁大戰,打下伏筆,這是好事,閻象可不能讓袁渙在這里款款而談,顛倒黑白,讓袁術對張勛這位比紀靈還能打仗的將軍心冷。 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這個知識被世家所壟斷的年代,一名天賦極好的戰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思至此處,閻象連忙出聲為張勛開脫,道:“袁司空的高見,在下不敢茍同,張勛連續打敗夏侯惇、夏侯淵兩兄弟,足以說明張勛此人能征善戰,是位不可多得的將才,而且,袁司空當時并未在陰平現場,又怎能妄言評價當時的情況呢?” 袁渙高居朝堂,久無對手,今日見閻象出言挑釁,他自然是要捍衛自己的權威,只見他冷笑道:“張勛自接連打敗了夏侯兄弟以后,就帶著一萬騎兵不見蹤影,不知去往何處?而陛下當初下達的詔令,卻是攻城略地,可張勛所做的一切,卻與陛下的旨意,背道而馳,他既然有能力攻城略地,為何偏偏打下而又不守?依我看來,張勛此舉,無疑是想告訴陛下,他張勛有能力打下一次,就有能力打下第二次,他既然不這么做,可見是在待價而沽,畢竟,張勛的軍職也不過是個裨將而已。如此明目張膽,坐地起價的人,即便是他有萬般才能,也終將是個禍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