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灰頭土臉的撤回大營后,程普心有余悸的說道:“沒想到,周家兄弟竟然如此驍勇,武藝與我等不相上下,這下可難辦了!” 祖茂也沒了當初的桀驁不馴與目中無人,只見他苦笑道:“我軍只有兩萬,剛才又折了上千,兵力本就不占優勢,現在又發現周家兄弟的身手,如此了得,究竟該如何是好?” 黃蓋思考片刻,沉聲道:“既然強攻不行,那就智取!” 韓當為難的笑道:“山陰城高墻厚,如何智取啊?” 四將若是上陣殺敵,實乃家常便飯,本是看家本事,可如今卻要他們出計,實在有些為難他們了,黃蓋三人說著說著,便不由自主的轉頭看向程普,似乎是在等待程普的計策。 程普被他們看得老臉通紅,糾結半天,也沒想出計策,唯有嘆氣道:“早知如此,當初便該把周瑜那小子給叫到我們身邊,也好過現在,我等在此大眼瞪小眼。” 突然,黃蓋猛地拍了下大腿,笑道:“對啊,我們不善出謀,那找個謀士為我等出謀劃策,不就成了嗎?” 祖茂沒好氣的回道:“這臨戰之際,去哪找謀士啊?” 黃蓋嘿嘿笑道:“當初我為富春縣令時,便常聽人言,在那富春城中,有一大才,是從中原逃難過來的,當時我還不以為意,剛才便突然想到此人。” 程普聞言后,眼睛一亮,急聲問道:“那此人如今可還在城中?有何本事?” 黃蓋連忙回道:“這人喚作張昭,表字子布,乃是徐州人,陶謙曾兩度舉薦他為孝廉跟茂才,然,這張昭卻是兩次拒絕陶謙,最終惹得陶謙大怒,隨之把他打入大牢,陶謙病亡之時,這張昭才得人相助,逃出徐州。當初我聽到這樣的傳言時,亦是嗤之以鼻,想此人必是那沽名釣譽之輩,不具大才。” 程普好奇的問道:“公覆為何會這般認為那張昭,是沽名釣譽之輩呢?” 黃蓋解釋道:“德謀你看,普天之下,誰若是身懷大才,被人舉薦,都是一件令家族蓬蓽生輝的大事,而那張昭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陶謙的好意,由此看來,這人不是沽名釣譽之輩,又是什么?” 程普搖頭道:“我不管他是沽名釣譽之輩,還是自恃清高之徒,只要有才就行,公覆,既然你認識此人,那便由你前去富春,把那張昭帶來,讓其為我等出謀劃策。” 韓當點頭笑道:“正該如此!” 祖茂大笑道:“既然那張昭曾被陶謙如此看重,可見此人,還是有些文墨在身,公覆當速速前去,請此人出山,來相助我軍,這才是上上之策啊!” 得到程普的命令后,當天夜里,黃蓋就連夜趕往富春,準備請張昭出仕。 富春城,南靠浙水,自黃巾之亂起,就從未有何兵災波及到富春,算是一座安靜祥和的縣城。 說起這張昭以往的經歷,也算是讓人感嘆莫名。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趙昱、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 成年后,更是被陶謙器重,曾被舉薦為孝廉,奈何張昭一心求學,當場拒絕,陶謙惱怒,本欲治罪張昭,卻被趙昱勸住,這才作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