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邵少年成名,然,卻是多有磨難,先從孔融,拜為功曹,正欲大展才華之際,卻被曹操給鳩占鵲巢,孔融一著不慎丟了青州之地,孔融欲投楊帆,孫邵不肯,隨后帶著孔融的推薦信,只身南下揚州,后得劉繇賞識,拜為揚州別駕,而劉繇此時,實際掌控的土地,也不過九江一地。 雖然地只有一郡,將不過四員,但孫邵卻能一展所長,或許是命里必有一劫。此時的孫邵,唯有臉色蒼白,滿眼驚駭的看著那越來越近的自然之力。 當初楊帆水淹黃巾,一戰成名,被世人傳為佳話,孫邵一直嗤之以鼻,今日親眼見到如此盛景,這才讓孫邵幡然醒悟,暗道,自己才是那只井底之蛙,如此滔天巨浪,豈是人力所能抗衡。 在大自然的面前,孫邵縱使有百般計謀,多智如妖,亦是無可奈何,此時他能做的,便是眼睜睜的看著那滾滾河水流入城中。 猶豫良久,沉默半晌,孫邵立于城墻之上,看著城內哀嚎遍地的軍民,最終于心不忍,朝一旁的是儀,淡淡的說道:“子羽,讓樊能開城投降吧!” 是儀聞言大驚,連忙勸道:“長緒,我等肩負主公信任,怎能開城投降呢?” 孫邵苦笑道:“難道你想看著城中的百姓,就這樣被淹死嗎?” “這....” 無奈之下,是儀與樊能等人商議片刻后,決定遵從孫邵的命令,打開合肥四門,讓河水流淌出去,為城中的百姓爭取一絲活命之機。 孫策采用周瑜計策,如愿以償的拿下了合肥城,就連劉繇的班子,也被他打包俘虜。 劉繇與陸康交好,陸康又與袁術交好,而陸康之子-陸儁,也在劉繇麾下任職九江都尉。得知孫邵戰敗后,劉繇便聽從陸儁之言,帶著家眷連夜出了陰陵趕往廬江,投奔陸康而去,打算借助陸康的關系,東山再起。 說起這陸康,在這江東一帶也算是個名人,他的家族亦是江東大族,陸康年輕時就有義烈之名,執政一方后,更是深得民心,于光和元年(178年)升任武陵太守,后來又轉任桂陽、樂安兩地,所到之處都得到百姓稱贊。 后有黃穰在廬江聚眾起事,人數多達十余萬人,破城四座,朝廷隨即任命陸康為廬江太守,陸康到任后,擊破了黃穰,其它殘余勢力紛紛望風而降。 隨著陸康在廬江扎根后,其家族成員陸陸續續的聚集到了廬江,至今,已有十余年。 陸家在廬江樹大根深,孫策也不敢冒然興兵來犯,這才成了劉繇的避難之所。 這日,劉繇匆忙的趕到舒縣,向陸康訴說了孫策已經攻下九江郡,即將兵犯廬江的消息。 如今陸康已是六十有七,雖年邁,但身體還算硬朗,突然聽到九江的戰事后,陸康訝然道:“正禮啊,你偌大一個九江郡,還有長江天險阻隔,怎會在數日內,就敗了呢?難道孫策的人馬,全都是長得三頭六臂不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