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甘寧點頭道:“院長大人分析得不錯,不管從哪里看,母雞都是打不過蒼鷹,若不是剛才親眼所見,寧,還以為是天方夜譚!母雞究竟是從何處得到的力量,才能打敗蒼鷹的?” 盧植目露欣賞,甘寧的悟性不錯,只要稍加雕琢,他日必成大器,說不定,來日,又會是一位比肩關羽、趙云等人的名將。盧植的眼光不可謂不毒,若是讓楊帆知道盧植此時想法的話,定會驚呼厲害。歷史上,甘寧就是足以比肩張遼等人的江東虎臣,而現在,孫策的名聲還未打響,甘寧就成了楊帆的麾下之將。 這時,盧植終于知道,為何當初,楊帆會親自書信給他,讓其親自教導甘寧,原來甘寧此人,竟是如此出色的人物。 盧植走到崖邊,指著遠處江山,問道:“興霸,你說我并州百姓過得何如?” 甘寧不假思索,回道:“比之別的州郡,好上數倍。” 盧植反問道:“那興霸你可知這是為何?” 甘寧回道:“自然是我主仁政,這才讓百姓幸福安康。” 盧植點頭道:“不錯,博文治下,吏治清明,法紀嚴明,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衣食無憂之后,博文又廣開書院,責令境內百姓家中的子弟,凡六至十八歲者,必須進入書院學習,父母、旁人不得多加干涉,違令者,輕則杖擊百下,重則收回家中官府賜予的土地、牛羊,敢有再犯者,逐出并州。興霸,你可知,這又是為何?” 甘寧年少時上過書院,家中也有藏書,故而知曉讀書的好處,當下回道:“唯有讀書學識,方能開智明理。” 盧植點頭微笑道:“不錯,興霸,你說的一點都不錯,讀書學識,開智明理,百姓明白事理,自然知道誰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對他們好,也就會知道,這樣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而締造這一切的人,就是博文,他為了百姓,為了我們華夏民族的強盛,為了大漢以外的國度不敢犯邊,這才挑起大梁,站在了世家的對立面,從世家手中搶過土地,搶回財富,這才有我并州之盛世。” 甘寧不解的問道:“即便是削弱或消滅了一些世家,但主公麾下的這些能臣干吏,將軍統帥,在不久的將來,也都會成為新的世家,世家是滅不完的!” 盧植眼露詫異,暗道,甘寧竟然能舉一反三,當真是不得了,這事,他也不是沒有想過,還與皇甫嵩、朱儁等人討論過,但,他們得到的答案卻是,新的世家要比舊的世家更好管理,無他,百姓富裕了,加之又明白事理,他們知道該怎么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是并州百姓與其他州郡的百姓,最根本的區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