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就是軍護百姓,百姓擁軍的理念。一人既想要收獲,卻又不想付出的話,在強權時代或許會瀟灑個幾年,但這樣的政權并不長久,也得不到百姓的愛戴。 楊帆就是要把他心中的那個理念傳揚出去,讓大多數人都認可這個理念,都遵循這個制度,若是這般傳承數代,那楊帆創建的政權必將穩如泰山,常人難動分毫。 故而,楊帆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局面,處處小心應對,一切對他的理念產生質疑或抵觸的聲音,都將遭受到楊家軍的無情打壓。 與其說這是兩個政權的對抗,還不如說是兩種理念、信仰的碰撞,若要生根發芽,長成蒼天大樹,那風吹雨打在所難免,除蟲防腐更是要時刻謹記。 而司馬防作為老牌世家的子弟,他所考慮的事情必是家族的延續與輝煌,這無可厚非,然,作為君下之臣,這種人的思想非常危險。 因為他的家族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若要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成的。與其花費大力氣,還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還不如直接連根拔起,重新培養幼苗來得快,來得穩。 幸好司馬懿年歲不大,思想還不穩固,能扭轉過來,這也是楊帆決定放過司馬懿的原因之一,他只需要志同道合的部下。 聽了楊帆的話,司馬防微微一嘆,恭敬的回道:“虎毒尚不食子,更何況人乎?楊驃騎也是人父,為何明知故問?今日來此,防,不求生還,只求楊驃騎能心懷憐憫,放過防之幼子,防,在九泉之下,必對楊驃騎感激涕零。” 言落,司馬防繼續朝楊帆跪下,五體投地,格外隆重。 楊帆瞥了眼司馬懿,淡淡的說道:“年紀輕輕時就才高八斗,可見你聰明伶俐;臨危不懼,不畏艱難,可見你性格堅韌,不過...你可知為何敗了?” 司馬懿面露傲然之色,回道:“那是自然,我從小就是神童,敗給你,不過是一時大意罷了……若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不會再敗!” 楊帆聞言后,搖頭道:“這些事,以后你自會明白,今日我不殺你,并不是惜你之才,而是你父親的行為感動了我,少年,你還年輕,珍惜眼前人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司馬懿眼中剛閃過一絲喜色,又聽到楊帆說道:“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畢竟是因為你,我軍這才損失頗重,就罰你去我軍創辦的書院里,做三年雜役來抵消罪過,你...可服氣?” 大難不死,司馬懿的心中自然對楊帆感激不盡,畢竟,能不死,誰都愿意活著,當下,司馬懿沉聲應道:“好,我就去做三年雜役,三年后,我要去哪,全憑我意,你不能阻擾。” 楊帆點頭笑道:“那是自然。” 一旁的司馬防卻是在心中嘆息了一聲,暗道,那三年雜役又豈是好做的,自己這個兒子還真是太過天真了。 這時,胡瓢連忙高舉手中印綬,說道:“下官愿意獻出太守印綬及家中多余土地,只為能投在楊驃騎麾下,還請楊驃騎應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