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了公孫續的話后,高干面色才略微好看了一些,但他的內心始終都在幻想著袁紹會派人來贖他。 但高干不知道的是,他被俘后,公孫瓚就從未對外界提過他高干的只字片語,袁紹始終認為,高干已經戰死藥山了。 而高干的妻子、孩兒遠走蜀地不過是高躬的意思,起初,袁紹也極力挽留,準備善待高干的家屬,然,老人家剛遭受喪子之痛,此時人家打算親自照顧高干的‘遺孤’,袁紹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 無奈之下,只好安排了百人護送著高干的‘遺孀’前往蜀地。 這個契機卻被一直關注鄴城動向的田豫給抓住,隨后與公孫續一道上演了這一出戲。 數日后,當妻子、孩兒果真出現在高干的面前時,他內心深處的堅持瞬間崩塌。對袁紹的情感從期盼到怨恨,也只是這么一瞬間。 高干面色陰沉,待安排了妻兒休息后,便要求面見公孫瓚。 說真的,這段時間,公孫瓚都想要放棄了,然而,在謀臣田豫與兒子公孫續的再三堅持下,公孫瓚才沒有對高干痛下殺手。 這日,突聞士卒來報,言,高干要見他。 這可把公孫瓚給弄得一愣一愣的,不知高干的葫蘆里到底在賣什么藥。 拿不定主意,公孫瓚自然要找田豫來商議。 只見他疑惑的問道:“國讓啊,你說那高元才安的什么心?怎會突然就要見我?” 顯然在此之前,田豫也收到了一些風聲,聽公孫瓚問來后,他一點也不驚訝,反而還面帶笑容的回道:“既然主公不知道高元才想做甚,不如把他喚來一問,便知。” 見自己的幽州別駕也給自己打著啞謎,公孫瓚頓時一頭霧水,但還是聽從了田豫的建議,把高干喚到了自己的州牧府。 不多時,高干便被公孫續親自帶到了公孫瓚的面前。 公孫瓚還未說話,便見高干朝著他納頭就拜,道:“高干不過是一敗軍之將,承蒙公孫將軍不棄,不僅沒有殺了我,反而還時常恩賞我,高干不是愚昧之人,此時才看清公孫將軍的良苦用心,今日,高干特來求見公孫將軍,只為一事,就是希望,能拜在公孫將軍麾下,以供驅策,從今往后,風里來,雨里去,上刀山,下火海,絕不皺一下眉頭。” 高干一來就要拜在公孫瓚的麾下,這與先前反差極大,一時間,公孫瓚竟愣在了當場。幸虧一旁的田豫連忙出聲提醒,這才讓公孫瓚反應過來。 只見他連忙起身,三步并作一步的來到高干面前,親自扶起高干,開心的笑道:“本將能得元才相投,實屬三生有幸,以后,我們就是兄弟,不說界外之話,你初來乍到,無功勞傍身,這樣吧,元才你暫且領軍一萬,待日后攢下了功勛,再作升遷,如何?” 公孫瓚出身不高,話語間沒有袁紹那種門戶之見,加之,公孫瓚此時又是真心實意,這樣一番言語,說得高干的內心溫暖如夏。 高干連忙回道:“多謝主公栽培之恩,高干定多多殺敵,已報主公的知遇之恩。” 隨后,公孫瓚自是大擺宴席,犒賞功臣田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