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一,當初袁術、曹操之流侵占孔伷、孔融的豫州、青州時,可見過遠在長安的天子說過什么?為何我主出兵幽州,天子就會不滿?其二,當初李傕一日三改天子帝號,也沒看見哪里百姓不滿,為何此時我主起刀兵便會被認為不妥?其三,他公孫瓚有白馬義從,我主麾下也有大戟士、鞠義的先登死士,至于那司隸地界流竄的張濟,不過是喪家之犬,有何懼哉?兗州的曹操、豫州的袁術、徐州的陶謙此三方勢力相互牽制,他曹操有吞冀之心,難道袁術就沒有吞兗、青二州之志嗎?” 郭圖先是朝許攸怒喝了數句,隨后轉身朝袁紹抱拳說道:“我軍若出兵幽州,并州的楊帆、兗州的曹操不得不防,圖心中早有對策,可書信涼州的馬騰、韓遂,豫州的袁術,邀他三人出兵并、兗、青三州,到時主公可派兩支偏師迎奉這三人,我軍主力則北上與公孫瓚爭奪幽州,如不出圖所料,兩月即可拿下幽州,到時再揮軍南下鞏固我冀州西、南兩個方向。” “你以為楊帆、曹操是蠢人嗎?還是以為馬騰、袁術他們是蠢人?楊帆勢大,馬騰、韓遂怎敢冒然出兵,袁術數月前就屯兵竹昌,可見袁術其志并不在兗、青二州,而是在徐州,郭圖你居然讓主公聯合這三人?” 許攸氣急,怒斥道。 “在足夠的利益面前,他們怎會不動心?只要主公許諾到時只要并、兗、青三州中的一二座城池,其余的全是他們的,難道這樣他們還會不動心?” 郭圖辯解道。 “友若,你如何看?” 聽著許攸、郭圖二人在那爭辯不休,袁紹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見他正在猶豫不決時,突然看到眾人身后的那道消瘦的身影,隨即出聲問道。 “主公,諶覺得郭大人、許大人都說得對,但那些都不是我軍目前要做的事情!” 荀諶聞言一愣,他在袁紹麾下一直扮演著透明人的角色,此時見袁紹突然問起,他還有些不適應,但作為謀主,他還是出列回道。 “哼,你這小娃娃年紀輕輕就敢大放厥詞,既然我們的計策都不好,那你來說說你的計策。” 郭圖隨即冷哼一聲,道。 “那在下就獻丑了,還望諸位同僚予以糾正。” 荀諶先是朝其他人抱了抱拳后才朝袁紹說道:“主公年少入朝,就揚名海內。廢立之際,能發揚忠義,單騎出走,使董卓驚恐。渡河北上,則渤海從命;擁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眾。威聲越過河朔,名望重于天下!今天下能與主公相提并論者,屈指可數,然大軍出征在外,還需先安其內,如今黑山賊眾猖獗,號稱擁眾十余萬,即便沒有并、兗、青三州的牽制,主公也抽不出兵力北上,故而,諶建議可興兵西進,先消滅黑山張燕。然后回師北征,再平公孫瓚。震懾戎狄,降服鮮卑、烏桓。這樣,您就可擁有黃河以北的三州之地,因此收攬英雄之才,集合百萬大軍,迎皇上入東京,復宗廟于洛陽。以此號令天下,誅討未服,誰抵御得了?” 荀諶乃是荀彧之弟,自幼聰慧,胸藏韜略,然他為人低調,平時不顯山露水,屬于那種一棍子打不出三個響屁的人,只要你不問他,他就可以一直悶下去,此時見他說話,也是先向各位同僚謙虛了一番后才侃侃而談,言語間也是先吹捧了一下袁紹,再分析了冀州的態勢,最后才給出結論,人情世故拿捏得極到好處,可見此人深諳為人處世之道。 雖然他的話反駁了許攸、郭圖二人,但在二人聽進耳中時,卻覺得頗為舒服。 “友若不虧是文若的弟弟,其見地非常人能比,攸贊同友若之意!” 許攸一臉佩服得說道。 “哼,你這小娃娃講得還頗有幾分道理!” 郭圖一甩衣袖,冷哼了一聲后便不再言語。 “既然大家都同意友若的建議,那我就出兵黑山!再北上幽州。” 荀諶的話讓袁紹聽來頗為舒服,只見他笑瞇瞇的說道。 袁紹的大軍突然南下,朝著常山、趙國兩地進發,同樣屯兵涿郡的公孫瓚得知袁紹大軍南下后,才略微松了口氣,隨后他命田豫為幽州別駕,總領幽州諸事,期望在袁紹再次北上時,能把幽州牢牢握在手里。 袁紹大軍的動向也讓并州的楊帆、兗州的曹操心中一驚,這二三十萬大軍的動向一直牽動著許多人的神經。 并州、晉陽。 “袁紹大軍突然進駐常山、趙國二郡,不知意欲何為,諸位都說說,袁紹他想干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