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賈詡面色一變,連忙躬身應(yīng)道。 隨后楊帆便下令全軍收拾行裝,帶著天子與朝中百官北上進入并州。 楊帆帶著天子北上的消息如同一道旋風(fēng)傳遍了大江南北,許多心思活絡(luò)之輩都知道漢地的勢力即將大洗牌,楊帆可不比先前的董卓、李傕等人,本來他就是天下間最大的諸侯,如今更是手握天子,袁紹、曹操等人頓時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就連剛定幽州的公孫瓚也對自己的這位小師弟刮目相看起來。 楊帆官拜驃騎將軍,領(lǐng)相國,授朔方侯,已經(jīng)是全天下除天子外最大的官,加之以前在民間良好的口碑,一些身懷一技之長卻又默默無聞之輩隨即啟程趕去并州,大家都期望楊帆對外擴張勢力時,能在楊家軍中占有一席之地。 冀州,鄴城。 “子遠(yuǎn),博文如今掌控天子,對于我們來說是福是禍?” 袁紹自得到了楊帆帶劉協(xié)北上的消息后,連忙召集了手下謀士商議。 “唉,本來我還打算建議主公派出一支偏師趕往長安,趁著李傕、郭汜內(nèi)斗時,搶出天子,可是楊博文棋高一招,走到了我們前面。” 許攸聞言苦笑道,心中對楊帆的評價瞬間上升了幾個臺階。 “哼,你許子遠(yuǎn)還真是會說,當(dāng)真是恬不知恥!” 許攸下手的一名文士隨即出言冷笑道。 “郭公則,你此話何意?” 許攸聞言氣急,隨即低聲喝道。 “我何意?楊博文既然迎了天子,此事已成定局,你許攸何曾向主公提議過要去迎接天子?這事你都能往自己身上攬?遠(yuǎn)的不說,我們就來說這幽州的公孫瓚與劉虞的爭斗,當(dāng)時我建議主公直接出兵幽州,趁此二人未回過神來時,拿下涿郡、上谷、代郡、廣陽四郡,可你呢?則是讓主公按兵不動,這下倒好,公孫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幽州,我大軍集結(jié)高陽,此時是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依我看啊,你許子遠(yuǎn)還真的自以為是,作繭自縛。” 郭圖陰測測的說道。 他比許攸來的晚,此時許攸已經(jīng)在袁紹心中占據(jù)了相當(dāng)重要的位置,如今他想要在袁紹陣營內(nèi)舉足輕重的話,只能處處與許攸相爭,加之郭圖心窄,容不得其他人,故而二人時時上演著爭鋒相對之態(tài)。 “哼?我建議主公按兵不動有錯?哪知公孫瓚這么快就打敗了劉虞?這能怪我?” 許攸氣急,這郭圖還真是什么時候都要與他懟上幾句。 “好了,好了,我叫你們來不是看你們吵架的,現(xiàn)在楊博文已經(jīng)把天子帶去了并州,我是想問楊博文下一步會如何做?” 袁紹無奈,雖然這樣的場面他顯而樂見,但卻不代表他能容忍這二人跑題。 “主公,楊博文初定并州,其軍修養(yǎng)了近一年,加之?dāng)?shù)月前他大敗了鮮卑和連數(shù)十萬兵馬,此戰(zhàn)可讓鮮卑人一二十年內(nèi)都無力南下。故而我猜想他的目的將會是漢地,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幽州!” 郭圖連忙出言分析道。 “子遠(yuǎn)你的意見呢?” 袁紹覺得郭圖說得在理,隨即朝許攸問道。 “我冀州地大物博,帶甲之士三十萬,楊博文不會傻到進攻我冀州,但其如今掌控了天子,恐會胡亂下詔,我建議,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并州,一來恭賀楊帆榮升;二來向天子討要征伐幽州之詔書。” 聽了郭圖的話后,許攸暗道壞了,自己想說的事情被郭圖被搶先了,隨后他這般說道。 “為何要想天子討要伐幽詔書?直接出兵不行嗎?” 袁紹眉頭微皺,問道。 “主公,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當(dāng)初董卓,李傕等人不懂得運用此道,可楊帆不會像他們一樣愚蠢,若我軍未得天子詔書,率先起兵伐幽的話,就會讓楊帆抓到把柄,到時他若給天下諸侯下詔,共同起兵伐我冀州的話,那我軍豈不是危險了?” 許攸分析道。 “不會這般嚴(yán)重吧?大家都是各做各的事!” 袁紹不解的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