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瑁此話一出,帳內劉表麾下皆是一副不懷好意的看著孫權。 孫權卻毫無害怕之色,說道:“劉伯伯,我哥哥孫策已經繼承我父衣缽,早已率軍返回了江東,整軍御敵,劉伯伯即使殺了我,也不可能斷了我孫家的香火!” 劉表對孫權有些刮目相看,暗道孫堅的幼子都能這般巧舌靈辨,那他的大兒子孫策該是何等英雄,難怪前幾日憑借著數千殘兵就能殺得他荊州軍大敗,心中更是害怕孫策,而不是眼前的孫權,只見他問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娃兒,我來問你,我才剛剛殺了你的父親,你們江東為何不興兵前來復仇?反而要來求和?” 孫權回道:“世人常言劉伯伯有皇室之風,忠義厚道,乃是仁義之主,我軍在三津渡與劉伯伯稍有摩擦是那袁紹逼著劉伯伯這樣做的,這定不是劉伯伯的本意,父親常言‘男兒征戰沙場、難免馬革裹尸’,父親戰死乃是沙場宿將之命也,我們要復仇也是找袁紹復仇,豈能怪罪在劉伯伯的頭上?” 今天可能是劉表這一生中驚訝最多的一天,孫權出口成章,句句占理,讓他竟找不到一絲破綻來,劉表還在感慨之時,孫權卻接著說道:“我父親臨死前,就說過我江東的安危,還需與荊州化干戈為玉帛,兩家修好,和睦相處。” 劉表此時已有了歸還孫堅尸首的心思,只見他問道:“你父親真是這么說的?” 孫權回道:“是!” 劉表隨即起身走到孫權面前,扶起孫權說道:“孩子,孩子,快起來,你父親的尸首我早已命人裝殮,你可以帶回江東,我還會在江邊設祭,送別你父親的英靈!” 年不過六歲的孫權第一次出使,其目的卻是向劉表討要他父親孫權的遺體,在這寵辱不驚的外表下,卻是有著一顆脆弱的心,直到此時,孫權再也憋不住,眼淚嘩嘩流出,只見他朝著劉表跪拜道:“孫權謝過劉伯伯!” 劉表嘆息道:“文臺乃是我荊州悍將,卻因袁紹挑撥離間,才弄到這般田地,希望以后我兩家重修友誼,不再妄動刀兵!” 孫權眼中的仇恨一閃而逝,隨即回道:“我江東永世不與荊州為敵。” 劉表再次扶起孫權,說道:“孩子,有你這話,老夫我就放心了,你帶著你父親的遺體回江東去吧!” 孫權走后,蔡瑁還是不死心,隨即說道:“主公,此乃天賜良機,錯過了豈不可惜?” 劉表已經打定與江東修繕關系的注意,此時聽見蔡瑁的諫言后,當下拂袖喝道:“常言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況且那孫權不過是一六歲的稚子,若殺了,豈不是要讓天下諸侯指著我劉表的脊梁骨罵嗎?你蔡瑁到底安得什么心思?” 見劉表發怒,蔡瑁連忙躬身,惶恐的說道:“末將不敢,末將不敢!” “不敢就好!”劉表隨后掃了一圈帳內眾人,說道:“諸位下去令士卒收拾行裝,明日大軍開拔,返回荊州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