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帆走后,戲忠頓時搖頭苦笑,隨即讓眾人下去準備,在場之人哪個不是聰明之輩?荀彧話中的意思他們又怎會不知?此刻之后,眾人均對荀彧保持了距離,聽了戲忠的話后,紛紛離開了郡守府,期間竟沒一人與荀彧說過一句話。 這一現象,頓時令荀彧傷心不已,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戲忠見荀彧難過,隨即走到他的身旁,笑道:“文若,有心事?” 這時,棗祗、郭嘉也是來到荀彧身旁,只見郭嘉笑道:“文若,走,陪我喝酒去!” 棗祗本來就話少,楊帆給百姓分田地一事就注定他們要站在世家的對立面,自從他追隨楊帆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他見到了什么才是英明的主公,這一年來是他棗祗笑容最多的時候,百姓們見到他,都會尊稱一聲棗大人,那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棗祗能聽得出來,若不是他與荀彧是好友的話,此刻他棗祗早就如同楊帆一樣,拂袖而去了。 荀彧搖頭苦笑道:“諸位,難道我做錯了嗎?” 三人皆是面色一變,只見戲忠拍著荀彧的肩頭,嘆息道:“你沒錯,我軍的治理人才實在太少了,而這些人才卻又都出自世家。” 大家都是聰明人,但面對這個時代的大難題時,都毫無辦法,素手無策,他們的主公立志推翻這個腐朽的朝代,而世家就是這個時代腐朽的根源,他們掌控著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資源,比如土地、書籍、官職等等,百姓們要想生存,唯有依附世家,若是太平盛世的話,百姓們也還能活得下去,若遇到亂世,百姓還真活得不如那些少爺、小姐們手中的寵物。 誰會閑著沒事就造反?還不是被逼得,唯有走投無路之人,才會選擇有這一條極端的道路,這就是為何當年張角登高一呼,響應者無數;這就是為何楊帆在朔方分地,數百萬百姓不遠千里,拖家帶口都要來投靠的原因所在。在這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一走就要走上數月的時間,卻擋不住百姓們的熱情,這說明了什么?楊帆真的做錯了嗎?還是世家做錯了?這誰都說不準,但楊帆卻始終認為只要他能讓大部分百姓都認同他的觀點的話,那他就沒錯。 楊帆在朔方分地,得到了所有百姓的擁戴,但卻遭到了并州世家的抵觸,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凡事有得必有失。 郭嘉苦笑道:“如果我們能自己辦理學院,不出二十年,將不會為人才的事情發愁。” 郭嘉的話卻讓荀彧、戲忠、棗祗三人眼前一亮,只見他們相互對望了一眼后,均是仰頭大笑,只見戲忠笑道:“對啊,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 荀彧先是大笑,隨后又似乎想到了什么,頓時苦笑道:“辦學育人故而是好,但我們手上可沒有多少書籍啊,這該如何是好?” 棗祗、郭嘉二人頓時焉了下來,唯有戲忠不變臉色,只見他繼續笑道:“這有何難?主公曾拜盧公為師,當年主公前去任雁門太守之前,盧公贈了主公藏書數車。” “當真?”荀彧三人頓時驚訝道。 戲忠點頭笑道:“豈會有假?我們這就去找主公。” 這時,許褚來到戲忠等人跟前,說道:“志才,主公命我來喚你們前去后院。” 戲忠眉頭一挑,問道:“主公喚我等何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