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傳國玉璽-《三國之天下無雙》


    第(2/3)頁

    卞和將此璞獻(xiàn)給楚厲王。然而經(jīng)玉工辨認(rèn),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xiàn)上,玉工仍然認(rèn)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嘆道:“我并不是因?yàn)楸幌髯愣鴤模且驗(yàn)閷毷豢醋魇^,忠貞之士被當(dāng)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jié)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jiǎng)勵(lì)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后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余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游赤山時(shí),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飛。

    50余年后,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jīng)玉工鑒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xiàn),遂據(jù)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后,致信趙王說,愿以秦國十五座城池?fù)Q取玉璧。趙王懾于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jī)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shè)計(jì)取回玉璧,送回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

    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鐫刻和氏璧,將其雕刻成為傳國玉璽,這傳國玉璽就成為中國歷代正統(tǒng)皇帝的證憑。

    秦之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yīng),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仔細(xì)打量起來,這李斯命人雕刻的玉璽,確實(shí)有幾分威嚴(yán)所在。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quán)天授、正統(tǒng)合法”之信物。

    只不過,如果多看兩眼的話,就會(huì)看見,在這一方玉璽之上,還有一塊閃耀著金色光芒的小角。

    這是因?yàn)閭鲊癍t在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quán),時(shí)孺子劉嬰年幼,璽藏于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擲璽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bǔ)之。

    這才導(dǎo)致,原本的和氏璧玉璽,變成了金鑲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昭通市| 澳门| 惠来县| 清镇市| 额敏县| 武功县| 建瓯市| 宜良县| 齐齐哈尔市| 青河县| 镇原县| 博野县| 耒阳市| 海原县| 平顺县| 荔浦县| 南川市| 焦作市| 博罗县| 禄劝| 肥乡县| 清徐县| 米泉市| 德格县| 武宁县| 甘谷县| 日喀则市| 湖口县| 侯马市| 库伦旗| 微博| 普洱| 九江市| 二连浩特市| 顺义区| 易门县| 望江县| 吐鲁番市| 沂南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