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根據你們用傳訊符發來的求援急訊,你們與圣心殿的一些魔修,已經有過交鋒了吧?你們應該也記錄了一些有用的東西,將你們記錄下來的情報,全部都端出來看一看。” 這時。 一到聽著非常清脆悅耳的聲音響起,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清河縣的知縣這才發現,來自皇城與州府的大人物里面…… 居然有一位看起來非常年輕的美貌女子! 此女子的容貌在知縣眼中看來, 一百個勾欄姑娘加起來,都比不上她的分毫。 尤其是這名女子身上,一種若有若無的氣勢。 更是讓他都覺得頗為心驚。 知縣僅僅只是用目光,倉促的掃了一眼苻雙霓,就不敢與之對視了。 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敢與對方對視。 就好像…… 心中有一種畏懼情緒。 怎么都打消不了。 他并不知道苻雙霓的真正身份,只能用一種求助的目光, 看向了另外的兩個,來自州府的官員。 其中。 一名州府官員立即道:“將那些情報,全部都承上來。” 他們并沒有特地介紹苻雙霓的身份。 這也是苻雙霓事先交代的。 不然。 一位大衍王朝公主抵達清河縣的消息,肯定用不了一天的時間,就能夠傳遍整個縣城,鬧得那叫一個人盡皆知。 那樣的話,就會平白無故,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聽到此處。 知縣再怎么遲鈍,也知道……在眼前的這些大人物當中,這位女子的地位排名前列! 兩位來自州府的大人,都對這位妙齡女子如此尊敬。 莫非…… 知縣猛然醒悟過來,但又不敢在表面過于聲張,只能趕緊點頭:“下官這便去!” 然后。 他又對著旁邊的那名捕快說道:“你趕緊去把畢客卿他們叫來!” “還有那位白……額, 等等。” 知縣記起,那位白修士,是自己惹不得的強大存在。 萬一對方并不想和朝廷有過多的牽連, 而自己又把對方給喊過來。 豈不是得罪白修士了? 白修士可是住在清河縣的啊!在清河縣得罪白修士…… 那純粹是作死行為! 他頓時改口。 “白修士可以再等等。” “先把畢客卿喊來!” 說完。 知縣屁顛屁顛地跑去拿有關于圣心殿魔修的一些卷宗, 這些卷宗都是最近幾日整理出來的,想要找到非常容易。 很快, 他就抱著一本用線裝訂好的書, 急匆匆的跑了回來。 用袖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漬,然后趕緊將其遞給苻雙霓。 “大人,這便是清河縣這些天整理的情報卷宗。” 他語氣很恭敬:“請大人過目!” 苻雙霓接過來翻閱掃了幾眼,就像里面的內容,全部都記在心中。 她緩緩蹙起秀眉。 用一種非常犀利的目光,瞥了一眼清河縣的知縣,語氣清冷:“你們居然讓圣心殿的魔修,潛入了縣衙里面?而且不止一個?這些魔修殺死了縣衙中的人,易容化妝替代這些人的身份,你們這么晚才發現?” 知縣冷汗狂冒。 來了! 他就知道,這件事情是沒有辦法能夠掀過去的,畢竟這確實是縣衙的失責。 尤其是縣衙里被魔修殺死的官吏,其中一個還是縣丞啊! 那可是清河縣的二把手,也屬于朝廷的官員了。 這樣的一個人被魔修殺死,絕對是大事件。 知縣急忙道:“大人,此事……” 就在他準備回答辯解的時候,一個人急匆匆的趕過來。 并且打斷了知縣的言語。 “清河縣客卿畢戌!” “見過諸位大人!” 知縣見到來者是畢戌畢客卿,感動的差點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一個普通人,糊弄不了這些大人啊! 萬一自己要把這口大鍋背著,輕則一輩子別想晉升,重則回家養老去吧。 畢戌在進來之前,也隱隱約約聽見縣衙里面在說什么。 他替知縣回答了這個問題:“回大人,縣衙此前確實是疏忽大意,讓魔修鉆了空子。以至于讓清河縣的縣丞、以及數位吏員,都死在魔修之手。” “但是,在白修士的幫助之下,我們很快就將魔頭們的陰謀揭穿,并找出潛藏在縣衙內的所有魔修。” “不過我們并沒有急著下手,而是準備等待更多的魚入網,直至最后一網打盡。” “如此一來,確實是會犧牲一些人……” “但也能將魔修一網打盡!” 畢戌沒有直接把這一切都宣揚成功勞,而是直言犧牲幾位縣衙官吏,才能下套把魔修一網打盡。 這就讓這些言語真實性更高一點,讓人很難看出是在自吹自擂。 同時…… 他也沒有隱瞞是白易幫助了縣衙,這種事情是隱瞞不了的。 還不如直接說出來。 來自州府的兩名官員面面相覷,其中一人忍不住慍怒道:“為了消滅圣心殿魔修,擅自將同僚之命當作誘餌,你們以為這是兒戲嗎?萬一沒有解決那些魔修,你們的同僚,豈不是白白被你們害死了?縣衙豈不是會淪陷為魔窟?” 另外一人,則是若有所思:“看不出來,你這客卿,心還挺狠厲。但也不得不承認,這般設下誘餌請君入甕,確實會有奇效。” 兩人一唱一和,意思很明顯,這件事情是做得不對。 但怎么說也是為了殺魔修,且成功了。 所以。 這種過錯掀過就是。 其實,在這個修仙世界里面,對于普通人的命,在乎的人沒幾個。 犧牲幾個普通人,換幾個圣心殿魔頭,簡直血賺啊! 至少,這兩個州府官員的心中,是這么想的。 苻雙霓蹙眉,她覺得有點不對勁。 目光瞥了眼冷汗狂冒的知縣,又看了看一臉正色的畢戌。 隱隱約約明白了什么。 但她沒有點出來。 苻雙霓道:“犧牲的官吏,以十倍撫恤,發放給他們的家人。并在清河縣里立碑設祠,將他們的功績傳開,讓百姓知道他們的功勞。” “還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