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多久,武則天和劉備有了回應。 劉備說道:“已經開始了,六國的人在各個地方拉起起義軍,很快就會成勢,戰爭已經開始了。” 武則天:“始皇帝安心在大唐做太子吧,大秦不會滅亡,我們早有準備。現在很忙,之后再與你們說。” 說了幾句后他們兩人就匆匆離開了。 劉邦注意到歷史聊天群的動靜,也來了:“武則天,劉備,他們能行嗎?我在大唐看過歷史,各地起義開始,可是不好平定的。 大秦兵馬雖然強大,但他們要對付匈奴和百越南蠻之地的人,怕是無法抽身吧?” 歷史上大秦鎮守匈奴和百越南蠻之地的兵馬的確沒有加入平亂,不然劉邦,項羽等勢力不會那么快滅掉大秦,甚至無法滅掉大秦。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將軍事重點放在了兩個地方,一是北方的匈奴,秦皇派蒙氏兄弟率30萬大軍鎮守北方,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而在南方,始皇帝更為重視,他曾先后倆次下令南征,合計投入兵力50余萬,平定南方后,始皇帝令趙佗等人鎮守南方,鎮守帝國的南大門。而隨之南征的大軍也留在了南方,雖然50大軍可能有水分,但定不會少于10萬。 再反觀秦中央有多少人呢,據史書記載,當時中央所有的精銳軍隊不過三到五萬,再有就是一些戰斗力較弱郡縣的兵馬。始皇帝萬沒有想到,正是自己當時的這一方針,而為大秦的滅亡留下了隱患。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天下并沒有因此而平定,各路起義軍此起彼伏,不斷揭竿而起,而這其中最突出的當屬劉邦和項羽的劉項聯軍。 此時劉邦和項羽的實力如何呢?項羽真正的有生力量就是自己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再有就是收編的一些來投的農民,戰敗的各路起義軍,以及部分官兵,合起來也超不過10萬。而劉邦可能連項羽也不如,他有的不過數千人馬。 可就是這樣一群看起來的烏合之眾卻在短短數月的時間滅亡了有虎狼之師之稱的大秦帝國,為什么呢,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他們根本沒有碰到真正的大秦的主力軍隊。 大秦的主力在鎮守北方和南方呢。秦亡之際,鎮守南方的趙佗卻有了自己的私心,他對于秦的求救置之不理,而是采取了觀望的態度,保留實力,為自己日后的背叛做準備。而此時的秦王朝雖有章邯李由等良將,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下無人啊,巨鹿之戰章邯王離雖號稱40萬大軍,可這些兵馬大多是刑徒和臨時征發的徭役以及郡縣的一些兵馬,戰斗力自然大為減弱。 試想若當時南方趙佗的50大軍北上援助,劉項聯軍會那般順利的在短短數月的時間而滅亡秦朝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時南方軍隊的實力強不強呢,我們通過兩個例子來看,首先,征南的軍隊是當時秦滅六國軍隊中的一部分,他們個個都久經沙場。 再有就是劉邦建立漢朝后,開始并不承認趙佗建立的南越國,為此雙方還發生了局部戰爭,最后懾于南越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不得不承認了南越國的合法性。從這兩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南越國軍事實力的強大,若不是趙佗的背信棄義,只為一己私利,鹿死誰手真的尚未可知。 張昊說道:“現在的情況與歷史不同,并不是胡亥繼位,還沒有讓大秦朝廷離心離德。有蒙恬在,有鎮守北方的兵馬在。即使南方趙佗等人有私心也不敢不聽調令,至少能調回一部分兵馬回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