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聽他們說完后,張昊故作思考,好一會兒才開口:“幾位老哥的心思我明白,我這個人講究和氣生財,合作共贏。” 吳老板眉開眼笑道:“說得好,和氣生財,合作共贏,孫老板不僅會做生意,文采也非同一般。” 張昊繼續(xù)說道:“我愿意與幾位老哥合作,盡量為你們提供貨源,孫家在長安售賣,你們在其他地方賣,互不干擾,你們拿了貨,能賣什么價你們自己定,我給的價也會公道。 不過,其中玻璃制品,必須打上“孫氏制造”的字樣,不知道幾位老哥是否同意?” 孫氏制造? 圖名嗎? 還是有其他圖謀? 以他們四個這個時代的思維,一時半兒想不明白,不明白品牌的效應。 四人思考許久,有了決定:“沒問題,本來就是孫老板制作的東西,我們負責賣就行了。只是這個價錢方面……” 接下來談價,討價還價,最終價格在雙方接受范圍內(nèi),比長安城百寶屋的售賣價要高一些。 即使這樣,他們運到其他地方,也能大賺特賺。 “作坊又得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了啊!” “工人又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這次趁著救濟災民,招收了近兩百個工人,已經(jīng)不錯。 以后還要招收工人,就需要另外想辦法了。 “不知道在長安城貼告示招人,有沒有效果?” 張昊想著長安城人口不少,每天也會有人“失業(yè)”,有人無家可歸來長安城尋找機會。 想想看,長安城住著的貴族,世家,商賈,官員等等哪家沒有一些家丁丫鬟的,規(guī)模龐大,每天都有被辭退的,有人被新招用。 還有因為一些原因,變得沒田地中,需要一份工作活下去的人家。 “行不行,都要試一試。” 要是在長安城都招不到人,在其他地方就更難了。 雖然存在買賣賣身契的,但張昊不想用,一個是花費太多,另一個是那樣會制造許多逼良為娼的悲劇,出現(xiàn)被人強迫賣身的情況。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