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四十二章 把權游搬到舞臺上(一)-《大西洋之王》


    第(1/3)頁

    童話中,貝兒與王子結婚,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現實中,安妮·博林嫁給亨利八世,后來被污蔑為與自己親兄弟等多人通奸而被砍了頭,她雖然死去,但是由她引發的英國宗教改革卻一發不可收拾,在一百多年后最終把英國王室變成擺設;

    按照類似的邏輯,貝兒與王子的結合,將會引爆法國的宗教戰爭,這場戰爭的結局是兩百年后的法國大革命,最終斷送法國王室和貴族的命。

    假設野獸的原型真的是亨利四世,他的實際結局是在1610年被一名狂熱的天主教徒刺殺。

    他的后代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憤怒的法國民眾砍了頭。

    反派加斯頓和他的基友來福這兩個人物,在原著中沒有,是迪斯尼公司添加的角色,一看便知,是作為封建反動勢力的代表引入的。

    在電影中,加斯頓參加了法國對外戰爭,在戰爭結束后回到故鄉,而法國在十六世紀最后一次對外戰爭結束時間是在1559年。

    也就是亨利二世死掉的那一年,同時也是胡格諾派在巴黎秘密集會的那一年。

    1562年宗教屠殺首次爆發,此后幾十年法國就陷入宗教內戰,再次發生對外戰爭要到下個世紀。

    因此加斯頓的背景鎖定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560年左右,正是宗教內戰爆發前夕。

    電影中出現的莎士比亞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則純屬編劇一時激動瞎寫了,莎翁在1595年才寫出這部作品,當時法國國內宗教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至于電影中法國宮廷出現黑人,那自然是當今好萊塢“政治正確”的產物了。

    綜上所述,《美女與野獸》的背景,是英國和法國的宗教改革與宗教戰爭背景的綜合雜糅。

    美女和野獸,本身就是一重寓意,代表著文明與野蠻。

    在新教的立場下,新教信仰是文明的,天主教是野蠻的。

    貝兒是新教的使者,將野蠻的野獸王子重新變成人類,象征著王子背棄天主教皈依新教,成為文明世界的一員,野蠻的村民也紛紛歸化。

    但是電影中沒有告訴你,貝兒所追求的平等自由的新教理想與王子所代表的封建特權是根本對立的,他們之間的愛情滲透著陰謀。

    而現實中的“貝兒”其實是小三上位,她聰明多才、自由獨立、要求女權、雄心勃勃。

    貝兒和王子的結合,實際上是平民向貴族宣戰的前奏,將成為引爆歐洲的導火索,吞噬無數人生命的世紀大戰即將拉開帷幕,最終埋葬王子所代表的封建王權。

    迪斯尼為什么會拍這么一部宣傳新教革命以及玫瑰十字會斗爭歷程的電影呢?

    1717年,現代共濟會在英國倫敦成立,這標志著推動英國新教革命的幕后力量終于浮出水面。

    此后,玫瑰十字會與共濟會合流,成為共濟會的組成部分。

    迪斯尼公司的創始人沃特·迪斯尼,是共濟會的功勛會員,他在共濟會中的等級是最高級33級。

    一家共濟會控制的公司拍點電影描述一下當年奮斗的歷史,順便給觀眾洗一下腦,有啥大驚小怪的?

    不過,為了保持共濟會一貫的低調作風,電影中除了少量蛛絲馬跡之外,主要是價值觀的宣揚,這也是幾百年來共濟會一貫的強項。

    當然,在21世紀,反封建反天主教神馬的都是過去式了,這部電影的重點在于女權,女主角艾瑪·沃特森是一名著名的女權主義者。

    為了男女平權獻出生命的安妮·博林都快500年了,歐美的男女平權還沒有真正實現。

    要知道,封建王權都被埋葬了二百多年。

    看來,人們心中對婦女的歧視,比封建王權還要根深蒂固。

    一個冷知識,電影中,野獸王子曾帶著貝兒回到童年記憶中的巴黎。

    貝兒這才知道,她的母親死于瘟疫,電影中貝兒母親臨死前臉上的腫塊和鳥嘴型的醫用面罩說明,這個瘟疫就是歷史鼎鼎大名的黑死病。

    黑死病在1347年首次登陸歐洲,此后每個若干年爆發一次,直到十七世紀下半葉才銷聲匿跡。

    當時人們認為黑死病通過空氣傳播,這個面具除了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實際并沒有作用),還可以嚇退病魔,引起黑死病的鼠疫桿菌并不會害怕,小孩子們倒是被醫生的這幅怪模樣嚇得夠嗆。

    總的來說,這是個不錯的題材,而《美女與野獸》確實是后世被傳頌的經典歌劇之一。

    黎耀陽看著佩洛普問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仁怀市| 嘉定区| 都匀市| 眉山市| 丰台区| 台中县| 左云县| 新平| 宜兰县| 金川县| 衡阳县| 桓台县| 卓资县| 富平县| 横峰县| 扎兰屯市| 江华| 虞城县| 炎陵县| 广灵县| 鹤峰县| 巩留县| 孙吴县| 澄迈县| 富平县| 阿克苏市| 肥西县| 佛山市| 丘北县| 新干县| 涪陵区| 临洮县| 石河子市| 盱眙县| 筠连县| 湟中县| 且末县| 苏尼特左旗| 精河县|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