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關于“孝”-《我心靈的覺醒:梁曉聲經典散文》


    第(1/3)頁

    ——寫給九十年代的兒女們

    有位大二的文科女生,曾在寫給我的信中問——“你們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許多人,為什么一談起自己的父母就大為動容呢?為什么對于父母的去世往往那么悲痛欲絕呢?這是否和你們這一代人頭腦中的‘孝’字特別有關呢?難道人不應以平常心對待父母的病老天年嗎?過分糾纏于‘孝’的情結,是否意味著與某種封建的倫理綱常撕扯不開呢?難道非要求我們中國人,一代又一代的背負上‘孝’的沉重,仿佛盡不周全就是一種罪過似的嗎?……”

    信引起我連日來的思考。

    依我看來,“孝”這個字,的的確確,可能是中國獨有的字。而且,可能也是最古老的字之一。也許,日本有相應的字,韓國有相應的字。倘果有,又依我想來,大約因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和韓國文化的滲透有關吧?西文中無“孝”字?!靶ⅰ笔紫仁侵袊?,其次是某些亞洲國家的一脈文化現象。但這并不等于強調只有中國人敬愛父母,西方人就不敬愛父母。

    毫無疑問,全人類的大多數都是敬愛父母的。

    這首先是人性的現象。

    其次才是文化的現象。

    再其次才是倫理的現象。

    再再其次納入人類的法律條文。

    只不過,當“孝”字體現為人性,是人類普遍的親情現象;體現為文化,是相當“中國特色”的現象;體現為倫理,確乎摻雜了不少封建意識的糟粕;而體現為法律條文,則便是人類對自身人性原則的捍衛了。

    在中國,在印度,在希臘,在埃及,人類最早的法案中,皆記載下了對于不贍養父母,甚至虐待父母者的懲處。

    西方也不是完全沒有孝的文化傳統。只不過這一文化傳統,被納入了各派宗教的大文化,成為宗教的教義要求著人們,影響著人們,導誨著人們。只不過不用“孝”這個字?!靶ⅰ边@個中國字,依我想來,大約是從“老”字演化的吧?“老”這個中國字,依我想來,大約是從“者”字演化的吧?“者”為名詞時,那就是一個具體的人了。一個具體的人,他或她一旦老了,便喪失了自食其力和生活自理的能力了。這時的他或她,就特別地需要照料、關懷和愛護了。當然,這種義務,這種從人性的最溫馨的本能出發的義務和責任,首先最應由他或她的兒女們來完成。正如父母照料、關懷和愛護兒女一樣,也是從人性的最溫馨的本能出發的義務和責任。源于人性的自覺,便溫馨;認為是拖累,那也就是無奈了。

    人一旦處于需要照料、關懷和愛護的狀況,人就剛強不起來了。僅此一點而言,一切老人都是一樣的。一切人都將面臨這一狀況。

    故中國有“老小孩兒、小小孩兒”一句話。這不單指老人的心態開始像小孩兒,還道出了老人的日常生活形態。倘我們帶著想象看這個“老”字,多么像一個跪姿的人呢?倘這個似乎在求助的人又進而使我們聯想到了自己的老父老母,我們又怎么能不心生出大愛之情呢?那么這一種超出于一般親情之上的大愛,依我想來,便是孝的人性的根了吧?

    不是所有的人步入老年都會陷入人生的窘境。有些人越到老年,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家族中,越活得有權威,越活得尊嚴,越活得幸福活得剛強。

    但普遍的人類的狀況乃是——大多數人到了老年,尤其到了不能自食其力,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生階段,其生活的精神和物質的起碼關懷,是要依賴于他人首先是依賴于兒女給予的。否則,將連老年的自尊都會一并喪失。

    尋常百姓人家的老年人,依我想來,內心里對這一點肯定是相當敏感的。兒女們的一句話、一種眼神、一個舉動,如果竟然包含有嫌棄的成分,那么對他們和她們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

    老人對這一點真是又敏感又自卑又害怕啊。

    所以中國語言中有“反哺之情”一詞。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五大连池市| 永新县| 福州市| 青河县| 邵武市| 宜黄县| 乐安县| 绍兴县| 寿阳县| 中阳县| 安福县| 胶州市| 大邑县| 宜城市| 县级市| 安溪县| 防城港市| 婺源县| 专栏| 隆子县| 张北县| 松潘县| 溧阳市| 平泉县| 宣恩县| 伊吾县| 永吉县| 会昌县| 土默特右旗| 稷山县| 绩溪县| 嘉禾县| 贵南县| 阳城县| 宿迁市| 邵东县| 吐鲁番市| 安吉县| 南召县|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