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放眼四望,能夠和江東一樣,在短時間內轉運糧草到徐州的,除開江東也就只有荊州一個了。 雖說風險會大一些,但總比遠在巴蜀的劉璋和漢中的張魯要好太多。 而且,同樣富庶的荊州,只要打開市場,袁譚還有一些小商品的思路,想要進行傾銷。 畢竟,鎧甲雖然也是消耗品,但不同于箭矢一類,打一仗就要重新買新的。 即便是整個天下各路諸侯加在一起,能夠賣出去的鎧甲數量也是相當有限,除非袁譚愿意放開徐州鎧的出口。 但這在宿鐵甲全數武裝給自己麾下的士兵們之前,袁譚肯定不會去做。 此次和荊州接觸,讓荊州方面派來使節團,說到底,還是為了日后做準備。 畢竟,和披甲率只有三成的江東不同,荊州富庶不說,坐擁荊襄之地的劉表,礦產資源同樣不差。 加上劉表和孫策不同,和治下的世家關系相當不錯。 先是娶了一個蔡夫人,和蔡家勾搭上,靠著蔡家的關系,又收了蒯氏兄弟作為幕僚。 荊州四大家族,黃、蔡、蒯、龐,劉表已經靠著姻親關系籠絡了一半。 剩下的兩個,黃石公的黃家和龐士元的龐家,更多的只是士林中的威望。 實際的財富并不多,只是類似于后世大學教授一樣的人物。 所以即便和劉表關系沒有蔡、蒯那么親近,也不會像江東世家那樣,可以給劉表添堵。 換句話說,劉表治下,不僅糧食充足,礦產之類的出產供應,也是相當不差。 加上平定了宗賊。 不需要像孫策那么慘,連開礦之類的工作都只能小打小鬧的進行。 整個荊州軍的披甲率高達七成,哪怕其中多有皮甲,但也不至于像孫策那樣,急于購買這四萬套鎧甲。 派蒯越過來,也只是好奇袁譚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底氣。 居然如此大手筆的出售鎧甲,不怕資敵嗎? 對于蒯越乃至劉表的想法,陳登一回來便向袁譚進行了回報。 對于這對君臣的看法,袁譚也好,陳登也罷,都只是覺得好笑,甚至好笑之余,還頗為欣喜。 要是劉表真的重視起來這四萬套鎧甲,他們反而要頭疼了。 要的,就是劉表他們輕視這個消息,這樣一來。 不僅可以給張纮那邊施加壓力,讓江東的收購價提高一部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