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北地槍王的名號,實至名歸!” 在場的群臣,一個個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說張繡是蠢貨吧? 袁紹已經給人家定性了,重義之人,一諾千金! 你敢在這時候說蠢貨? 難道說,你比主公更懂蠢貨? 只要不是真正的蠢貨,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掃袁紹的性子。 所以大家不管認同還是不認同,都只能夠訕笑著點頭稱是,一副為張繡和袁譚,重義的表現,送上贊賞。 就連逢紀郭圖袁熙這三個,也都只能帶著一副吃了蒼蠅的表情。 違心的跟著群臣,點頭微笑,一副無比敬仰的姿態。 袁紹自然也清楚他們的想法。 無非就是不信嘛。 不過這不重要。 因為袁紹,對于信使的說法,也沒有多少信任度。 反正張繡已經歸順了,到底是一招敗了張繡,還是大戰數十回合才擒下張繡。 都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一整件事中,體現出來的美德! 重義,重諾! 一個敢放,一個敢回! 而且最終結局,亦是相當完美。 張繡歸順,宛城收復。 聽上去,多么美好。 簡直就是可以載入史冊,最起碼,也會作為后世人,談起古人重義重諾時候,必然會提到的一則逸聞。 而逸聞的主角,是誰? 袁譚和張繡。 那袁譚,又是誰? 是他袁紹的長子,愛將! 如果不是袁紹給他這個機會,會有這值得銘記的一幕出現嗎? 閉著眼睛想都知道不可能。 什么? 你說袁大將軍當時還在大營里怒罵自家麒麟兒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莽夫? 你看看這把鋒利的刀,再說一遍,是不是你記錯了? 然而,就在袁紹想入非非,思緒已經飄到千百年后,自己被萬人敬仰的場面時。 那無奈的信使,又咳嗽了一聲,打斷了袁紹的暢想。 袁紹一抬眼,就看到信使仿佛便秘一樣的表情,心中就暗叫不好。 好在,他之前已經有了趙云的教訓,明白三思而后行的道理。 是以,當那信使一副想要講話又不敢講的時候,袁紹強忍著心頭奔騰而過的草泥馬。 咬了咬牙,努力做出一副和善的表情, “你還有什么話沒有說?” 信使深吸一口氣,把心一橫,急忙拜倒在地, “不敢隱瞞大將軍,大公子那一次,雖然擒下了張繡將軍,但是卻又……卻又將張繡將軍放走了!” “你說什么?!” 這話一說出口,不止是袁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