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宛城城墻上,張繡的表情接二連三的發生變化,看起來格外精彩。 從最開始的不屑一顧,到之后的稍稍動容,等到那兩萬鐵騎沖天的煙塵撲到宛州城下的時候。 張繡的臉色已經變得有些凝重了。 都說行軍打仗,行軍打仗。行軍可是在打仗前面。 如何看一只軍隊戰力如何,只要看他們行軍時的姿態,就能看出個八九分。 兩萬鐵騎,雖然不至于如同傳說中寫出孫子兵法的那位孫子,指揮部隊令行禁止,讓兩萬人變得好像一個人一樣如臂指使。 卻也是從遠處煙塵出現,到接近宛城,兩百里的距離。 兩萬鐵騎匯成的鋼鐵戰陣,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仿若一柄錘煉為一體的寶劍。 藏劍于鞘,引而不發,卻自有風雷一般的威勢,好似黑云壓城,龐大的壓力撲面而來。 讓張繡身邊的眾將,都是為之色變。 行軍時,軍容整肅的部隊,打起仗來不一定天下無敵。 但行軍時,連最基礎的陣型都維系不住的軍隊,肯定都是一幫草包。 而眼前宛州城下這只鐵騎,能夠在行軍過程中還保持如此密集的陣型。 張繡自年少隨叔父從軍,大小戰事數十場,歷戰十余年,也只在一只軍隊身上見過。 那只軍隊的名字叫西涼鐵騎,曾經跺一跺腳都讓天下諸侯哆嗦不已的存在。 不過,張繡凝重的表情,在見到那兩萬鐵騎為首的幾員將領后,便放松下來了。 第一個,就是袁譚,手持一桿看上去就很唬人的大戟,不過張繡根本不在意。 花架子一個。 這是張繡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第二個,白袍銀甲,看上去倒是頗為英武的一員小將,提著一桿和自己武器類似的銀槍。 不過張繡沒認出來這是趙云,只是覺得這小將看上去年輕的厲害,自然不放在心上。 再一個,這個張繡就認得了。 河北大將蔣奇,當然,這個大將在張繡看來,水分實在太多了些。 這倒不能怪張繡太高傲,實在是同曹操相比,河北諸將中那些名將,排兵布陣的本事且不提。 在兩軍斗將上,袁紹麾下在失去了顏良文丑之后,確實遠遠不能夠和曹操相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