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蔣義渠居然會被曹操給生擒了,這倒是個意想不到的消息。 袁譚摸著下巴,沉吟了一下。 倒不是蔣義渠被捉會給袁紹帶來多大損失。 事實上,在袁紹眼中,蔣義渠乃是可以倚重的上將軍。 不過在穿越過來的袁譚眼里,整個河北諸將,除了已經依附在自己麾下的高覽蔣奇之外。 勉強還能夠入眼的,眼下也就只剩下張郃了。 不過,袁譚這么想,袁紹他們可不這么覺得,曹操自然更不會同意。 嚴格來講的話,在河北軍中,蔣義渠的地位,和夏侯惇的地位,其實都極為相似。 在沒有袁譚的歷史上,袁紹因官渡之戰,慘敗給曹操后,只剩下八百騎兵,陪著他一起逃回黃河。 當時袁紹便直接將自己的頭巾解下來,交給蔣義渠,讓蔣義渠以此為信物,召集潰敗的人馬。 這差不多等同于性命相托了。 而蔣義渠倒也的確沒有辜負袁紹對他的信任,拿著頭巾四處奔走于黃河沿岸。 為袁紹收攏敗兵,成功回軍鄴城,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可以說,正史上,官渡之戰后袁家還能夠維系著河北的基本盤,直到袁家分裂為止才被曹操徹底推平。 其中有一部分功勞,就是蔣義渠立下的。 不過,袁譚對這些倒不在乎。 官渡之戰的結果已經被自己徹底改變了。 歷史走向也已經與正史截然不同,蔣義渠根本不會有機會再去立下這種堪比救駕之功的功勛。 至于說他對袁紹忠心? 那與袁譚何干? 要知道,他對袁紹忠心的時候,還一邊站著袁熙的隊伍。 袁譚沒有直接出手收拾他,就已經算是很客氣的了。 不過,袁譚沒想到的,還是曹操那邊的反應。 溧陽臨時搭建起的大營內,河北諸將一個個臉色難看的站立在兩側。 正位上的袁紹,表情同樣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因為曹操剛剛派來的使者,送過來了一封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 拿蔣義渠,換夏侯惇。 在袁譚看來,這個交易,吃虧的絕對是河北這邊。 畢竟夏侯惇的能力,十個蔣義渠加起來都不夠打可能有些夸張。 但三個蔣義渠加在一起,也比不過一個夏侯惇,這倒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還是那句話,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他們的看法,與袁譚均不相同。 眼見得袁紹就要點頭,命人釋放夏侯惇。 袁譚眼睛閃過一道精光,當即出列,沉聲說道, “父親大人且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