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朝歌城。 王叔比干剜心而亡。 棺槨停在北門外,搭起蘆棚,揚紙幡安定魂魄。 百官俱前來祭吊。 世子微子德披麻執杖,拜謝百官。 武成王黃飛虎、微子、箕子等皆傷悼不已。 這時忽聽探馬報:“聞太師奏凱回朝。” 什么?! 聞太師居然回朝了! 這可是大喜啊! 當今失德,商容、比干等皆不得善終,如果是滿朝歌還有誰能挽大廈于將傾,那必得聞太師莫屬啊! 如今太師回來, 大商……有救了啊!! 想到這里,百官齊上馬,出城十里迎接。 才到轅門,軍政司報太師:“百官迎接轅門。” 聞太師不喜,因傳令:“吾還朝而已,不必張揚,百官暫回,午門相會。” 眾官聽了, 速至午門等候。 …… 不一時, 聞太師乘墨麒麟往北門而進。 見紙幡飄蕩,便問左右:“是何人靈柩?” 左右答說:“是亞相比干之柩。” 太師驚訝。 居然是王叔比干的靈柩! 自己收到的情報里沒有這一說啊! 自己離開朝歌的時間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還是說大王當真暴虐至此,連身為王叔的肱骨之臣比干都無辜慘死? 頓時間。 聞太師心中念頭萬千。 只是他為人素來穩重,如今還未了解詳情,也不好先入為主,是以先將心中諸般猜測都按耐下來。 然而進城了,又見鹿臺高聳。 心中又是難受。 吾早得報說大王建造鹿臺奢華,當時大王要建此臺,有火靈師姐門下熊文師侄極力勸阻,后不成而出走大商。 如今一見,此臺果然奢侈。 對紂王的不滿又多了幾分。 而后到了午門,見百官道傍相迎。 聞太師下墨麒麟,笑臉說道:“列位老大人,仲遠征北海,離別多年,景物城中盡多變了。” 武成王聽了,一嘆說道:“太師在北, 可聞天下離亂,朝政荒蕪,諸侯四叛?” 說起這個,太師亦是唏噓不已:“年年見報,月月通知,只心懸兩地,北海難平。托賴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滅北海妖孽,吾只恨分身乏術,又脅無雙翼,不能飛至都城面君為快。” 言下之意:我雖在外地,可我的心時刻都是在大商的,聽聞大商發生的樁樁件件的事,我真是恨不得一個人變成兩個,把一個時時刻刻守在朝中看顧著大王啊! 其實在外面的時候聽聞朝中之事,聞仲很是有些后悔當初學道之時沒有再道法神通上多非心思。 不然如果自己還能弄出一具化身來,即便是自己在外平叛, 有化身在朝中坐鎮, 或許許多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 不多時,眾官隨至九間大殿。 聞太師見龍書案何以生塵,寂靜凄涼,又見殿東邊黃鄧鄧大圓柱子,便問執殿官:“黃澄澄大柱子,為何放在殿上?” 執殿官跪而答曰:“此大柱子,所置新刑,名曰炮烙。” 話音未落,只見武成王向前言曰:“太師,此刑乃銅造成的,有三層火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