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合眾(中)-《扼元》
第(2/3)頁
第二個難題,則是蒙古的軍事威脅。
隨著朝廷與蒙古的戰事不利,戰線愈來愈往南退,原先的漠南山后防線已經被完全放棄,轉而以燕山為兩個政權的交界。
這樣一來,就算朝廷不下指令,河北北部遲早面臨著蒙古人的兵鋒。尤其是燕山山脈沿線的涿、易、定三州,直接對著蒙古人的攻勢。他們在山間掌握的那些軍民百姓,那些扼守山間孔道的山寨,一個個全都是蒙古軍南下時必須掃平的障礙。
多少年的經營,如果放棄,大豪們甘心么?
不甘心。
如果不放棄,就得憑借著這些山間的堡壘城寨,與蒙古軍廝殺。大豪們有這個膽量么?
老實說,是沒有膽量的。
能在這種時局中崛起于草莽的,個個都是精明強干,擅于權衡的人。他們個個都知道,自家聚攏的力量再怎么強,都只堪鎮壓一州一地。用于維護自身利益則可,如果拿來與蒙古人廝殺,那完全就是雞蛋碰石頭。
何況,就算有膽量,這件事也不劃算吶。這些年來朝廷對邊地武人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沒有好處的事情,誰肯去干?
這兩個難題,本來還不至于迫在眉睫。
可是,現在蒙古軍突破了紫荊關,數萬鐵騎洶涌直下河北。
完了。這一來,涿、易、定三州全都成了蒙古人橫行之所,至于河北的塘泊地帶,那么多大豪們當作退路的所在也受蒙古人的威脅。
豪強們一方面按著慣用的套路,急速離開戰火紛擾之地,避往水澤深處。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會焦慮異常地盤算,接下去,該怎么辦。
在這上頭,有些人的反應很敏銳。比如掌控飛狐口軍堡的蔚州人趙瑨,就公然對部下們說:“大兵壓境,不降何待?”
然后他就投降了蒙古人,聽說如今隨著成吉思汗的本隊行動,混了個百戶當當。
然而更多的人,還沒想到這些,就算想到了,也還猶豫。
畢竟大家都是諳熟中原衣冠禮樂之人,是想過一點正常日子的。忽然就要依附黑韃,去草原上茹毛飲血,有點突然……那是萬不得已的考量,眼下來說,似乎也還有點不甘心。
所有的人都在盤算;所有的人都沒主意;所有的人都攜家帶口、心急火燎地往塘泊地帶狂奔,以求依托水澤的掩護暫時避過大難;所有的人又心底里懷疑,這片茫茫水澤真能阻遏蒙古軍的行動?
退一萬步說,就算蒙古軍不愿在水澤糾纏,眾人避過了一次,又怎可能長久呢?蒙古軍既然成功地突破了燕山防線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蒙古大軍每一次南下,都會經過此地,眾人該怎么應付?
無論多么才干杰出的地方豪強,遭逢此等巨變,棲棲遑遑之態都沒法避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