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產量如何?” “嗯,五日三十門,實際合用的二十五門,一月就是一百五十門左右” 龍十三點點頭,暗忖:“夠了,若是鑄造長身管的紅夷大炮,一門至少需要二十人來伺候,使用鐵模鑄造法又不大可能,只能使用泥模鑄造法,半年才能一門,成品率又極低,那樣的東西,下一步再說吧” 輕便,大量,才是老子需要的。 又想到,“再過個一個月,自己新募的那兩千火銃兵就能全部用上新的火銃了,而船用的火炮也可配齊,甚至還有多余的供給陸師使用” “但愿紫金梁他們能在桐柏山堅持的久一些,莫要太早將官軍引過來” “若是能遲滯官軍兩個月以上,沒準我的水師船只也全部下水了” 離開火炮作坊后,他又來到了制作盔甲的作坊。 來到南陽府后,他已經完全給自己的部隊如何裝備甲胄有了安排。 那就是,騎兵、長槍兵自然是全數披甲,清一色的寬檐鐵盔、布面甲、棉甲,夏日就用布面甲,冬日則是棉甲。 從這里開始,寬檐鐵盔也用上了模具制作,將鐵水倒到一個模具里面后就形成了一個個盔胚,然后套在一個凸起的鐵砧上敲打一下即可,最后交給下一批工匠為其鉆孔、結網。 由于鐵料質量高,鐵片就不需要像大明的那樣那么厚了,一套布面甲總重就能維持在三十斤上下,棉甲重一些,也不過三十五斤左右。 甲片制作需要男人們來完成,不過將甲片固定在布料上,并用銅釘定牢,則只需工匠營的壯婦們來完成就行了。 步入甲胄成品作坊后,龍十三只是略看了看,便在一眾壯婦、少女的熱切眼光中落荒而逃了。 接下來他又去縣城附近的山上觀看了山洞里煉硝的作坊,以及山下用人畜糞便尿液堆硝的堆場。 在后世時,龍十三好像在某本書上看到過,說著堆硝之法屬于創新之法,不過他來到這個世界后才發現那簡直是謬之千里。 時下的大明,煙花爆竹十分流行,為了收購硝粉,有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販,而百姓們為了賣硝,會在自己的房前院后堆硝,或者隔幾日從自己的茅廁刮取,早就知道了如何取硝。 當然了,使用堆硝之法與直接在硝池通過蒸煮的方式提煉硝粉就要慢得多,可惜他不能長久待在山西,否則若是占了解州,左近就有大量的硝粉可用。 不過眼下他有內鄉縣、西峽縣、淅川縣三處堆硝場,以及附近山上的山洞煉硝,至少能滿足眼下他這些人對于硝粉的需要了。 至于制成黑火藥的另外一種物品,那需要從黃鐵礦里提煉,而黃鐵礦,整個南陽府只有鄧州有,需要他過幾日才能才能見到。 對于他來說,由于掌握了硝粉、硫磺、碳粉的精確比例,制作出來的黑火藥純度、力道還是這世上的強一些,于是,他就能用同等數量的黑火藥可以將鉛彈擊發得更遠,威力更大。 這就夠了。 至于燧發槍,他暫時還沒準備著手安排,先穩住南陽府后再說吧。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誰說不是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