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祁縣,守備衙門,如今已經被大同右玉參將王樸霸占了。 有明一代,騎兵配置比例最高的就是大同鎮,最高時能占到一半,眼下雖然有些頹廢了,但也有四成的比例。 王樸雖然只是一個分守參將, 但他有五百家丁,還有一千五百正經的邊軍步騎,將一個總兵的帽子按在他頭上也不為過。 二十四歲,身材高大挺拔,面目俊朗,與此時大明軍人喜歡穿戴鳳翅盔不同,他與龍十三一樣倒是喜歡從元朝傳下來的寬檐大帽, 黑色的纏棕大帽, 頂部正中凸起的部分鑲嵌著五色玉石。 紅色的絲帶系在下頜處, 一身只有大明文進士才有資格穿戴的鑲藍袍(作為世襲錦衣衛百戶的恩蔭),正端坐在會客室里端著一只出自汝窯的細瓷杯仔細品嘗著剛剛出產不久的秋茶。 一只白皙有力的大手捏著猶如羊脂玉般的茶蓋輕輕撇著茶沫,然后略吹了吹后輕輕抿上一口。 他的一旁還坐著兩人,一人年約四十上下,一副地主老財的打扮,另一人則是三十上下,看起來好像一個文人。 當王樸在品茶的時候,這兩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生怕他喝完后說出半個不好來。 王樸略略喝了幾口便放下了茶杯,“很好,初覺有些發澀,然后香氣開始彌漫,雖是如此,但苦味依舊濃厚,但越到后來就愈發香甜,果真是上好的秋茶,需要慢慢品嘗才行” 王樸此人, 除了好輕裘名馬,華服麗裳,對于茶葉、美酒也十分喜好,由于他的名氣,便在三晉大地得了個“凡是被王郎品嘗過的必定是好的,雅的,定會大賣” 當然了,這種上品秋茶并不是范家經營的最大宗的物資,而是翟家的,對于范家來說,經張家口將粗制濫造的茶葉運到察哈爾,經殺虎口運到土默特才是正經,上等茶葉只不過是賄賂各個大臺吉的。 對了,這三十歲書生模樣的人叫范永和,是范永斗的堂弟,正是負責土默特方向的大掌柜。 而那四十歲的富態商人不用說就是如今的晉商八大家之一的東管堡翟堂了。 翟堂的臉上雖然也帶著逢迎的笑意,但內心卻在滴血。 自己家族盤踞了上百年的老巢東管堡就這樣被一把火燒了,雖然他翟家在三晉大地至少有七八處據點、宅邸,但這里畢竟是“龍興之地”啊,雖然是為了“剿賊大局”著想, 但老巢一朝而廢任誰也會不甘心。 但他也無可奈何,這是山西巡撫許鼎臣與王樸兩人定下來的事情,他沒有置喙的余地。 王樸雖然年少輕狂,但終究是一個聰明人,哪里不知曉翟堂的心思,便笑道:“都說晉商富有,怎地大同之地卻不多?翟東主若是不嫌棄,不妨在大同城開設據點......” 翟堂一聽自然大喜,因為此時的晉商八大家大多位于太原府、平陽府兩地,大同的商人雖然也有不少,但沒有一家能做到像八大家這樣的實力的。 大同府,幾乎就是王家、姜家的禁臠,還有人說,過不了幾年,這大同總兵就是王樸的囊中之物,他這么說,肯定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而是之前家族里的人都已經通好了氣的。 “多謝將軍” 翟堂趕緊彎腰施禮道謝。 王樸說道:“你等說說,若是那賊酋龍十三得知東管堡被燒,彼等家眷盡喪火中,會有什么表情?” 范永和笑道:“自是暴跳如雷,可惜又尋不到人與之戰斗,于是只能在原地胡亂發泄” 王樸點點頭,“不差,行軍打仗,最忌心浮氣躁,彼等蹉跎于東管堡附近,又夾在祁縣、太谷縣兩座縣城之間,進退兩難,此時只能尋找附近的村莊發泄,可惜的是我等早就做好了堅壁清野的準備” “讓村民一早都避入縣城,讓彼等只能徒呼奈何” 翟堂也笑道:“如果賊寇見到救不了彼等老營,就趕緊撤回去就不妙了” 王樸笑道:“許軍門早就料到了這一節,已經有了安排” ...... 東管堡外,龍十三見到了偵騎在附近抓到的一個躲避不及的鄉民。 那人面色黝黑,額頭溝壑縱橫,須發花白,一看就是本地的成日里在地里刨食的農戶。 “別人都跑了,為何單單你還留在這里?” “回稟大......王,在下前幾日得了病,剛好了一些,但身子困乏,跑不動,等到想跑時又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