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占春一直追到快到交城縣的時候才發覺有些不妥。 “大當家讓我就在文水縣附近越過汾水,然后去祁縣與他匯合,剛才情急之下竟一氣追出了這么遠,若是大當家那里遇險我就是百死莫贖了” 趕緊留下五六騎曾經去過太原府城附近的人繼續偵查,自己立即往回趕。 不過,事情往往是殘酷的。 等他趕到文水縣附近的橋梁附近時,才發現那座木橋已經別人拆除了! 而他想要過河, 不是南下到介休縣附近的師同橋,就是北上到清源縣附近才行! 而此地到介休縣城附近的師同橋至少有一百三十里,北面的清源縣也有一百里! 汾河自然也有河水較淺的地方,但至少現在李占春是不知道的。 何況,人家既然能拆毀木橋,自然也會想到河淺處, 估計早就在那里駐守了,等你半渡時弓箭、銃炮大作, 那就好看了。 再者,人家能拆毀文水縣的木橋,就不能拆除師同橋? 雖然師同橋是石拱橋,但萬事沒有絕對啊。 李占春傻眼了,只得停下來與眾人商議。 這些人中,除了李占春、俄木布,最大的也就是一個哨總,縱使有些聰明才智,但肯定比不上已經跟著龍十三歷練了一番的他二人,于是,最終還得李占春自己拿主意。 “大當家以往曾經說過,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可以權衡利弊,比如有兩條路可走,那就權衡這兩條路的利弊” “先說師同橋,有利的是,此時介休縣城的曹文詔部多半已經尾隨大當家北上了, 介休縣防御空虛,但該縣先后被我部、張應昌、曹文詔拿下, 早就是殘破不堪,我就算能利用其防御空虛拿下來,對于曹文詔的影響并不大” “何況,按照大當家所說,當一件事對于主要目標沒有太大的影響時,你就算做了也白做,于是占據介休縣城就是如此” “至于清源縣,好處是,敵人既然有大隊騎兵殺到,彼等就能向東管堡派出大量援軍,雖然太原城附近的橋梁頗多,但若是我從清源縣附近的橋梁過河,就能逮到彼等的消息,或者探道其主力的動向” “再者,若是太原城有援軍南下,那么其必過徐溝縣,或許, 明軍已經將徐溝縣當成儲藏糧秣的重地也說不定” “不過,若是敵人也將沁源縣與徐溝縣之間的橋梁毀了的話又該如何?難道我要殺到太原城左近才行?!” 正想著,他派遣在前面偵查的那幾騎回來了。 李占春大喜,趕緊問道:“你等可經過沁源縣的木橋?” 偵騎答道:“如此重地,豈有不經過的?” “木橋還在?” “還在” 李占春大喜,暗道:“此地距離沁源縣約莫六十里,我的偵騎都是快速行駛的,如果我等加快步伐的話,那座橋梁應該還在!” 便對俄木布說道:“你趕緊帶著弓騎兵跟著這幾人北上,見到清源縣附近的木橋后一定能要將其占下來,我帶著剩余騎兵很快就會趕到” 李占春這么說也是有原因的。 第(1/3)頁